论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本文选题:尼采哲学 + 《悲剧的诞生》 ; 参考:《艺术评论》2017年07期
【摘要】:正一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破格任命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他在巴塞尔大学发表的就职演说中说道,"荷马与古典语文学"中,针对古典语文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可辨的公共意见……多重特性,概念统一上的不足,以及不同的学术工作的无意义堆积","语文学自身还包含有一种艺术式的,立足于美与伦理之上的强制性因素"~[1]。受德国浪漫主义思想传统影响,青年的尼采内心中鼓荡着一种怀疑与
[Abstract]:Nietzsche, 25, was appointed Professor of Classical Chinese at the University of Basel, Switzerland, in 1869. In his inaugural address to the University of Basel, he said, "Homer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does not have a unified and discernible public opinion on classical literature. Multiple characteristics, lack of unity of concepts, and meaningless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academic work "," language itself also contains an artistic, based on beauty and ethics based on the mandatory factors "~ [1].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 of German Romanticism, the young Nietzsche's heart was filled with suspicion and suspic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尔基与尼采[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2期
2 楚泽涵;;楚图南和尼采著作的翻译[J];新文学史料;2008年01期
3 赵禹冰;;20世纪尼采中文译介中的“现代性”问题[J];当代文坛;2013年06期
4 陈涛;;“酒神说”和“日神说”:理解尼采悲剧学说的钥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钟艳如;;尼采人生的“梦”与“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6期
6 秦忠翼;;酒神精神:艺术和人生的理想境界——论尼采的审美价值观[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7 张华;;生命悲歌中的欢愉——鲁迅尼采悲剧观比较浅论[J];上海鲁迅研究;2004年00期
8 童明;;别忘了音乐、苏格拉底:尼采式转折下篇[J];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9 栗世娜;李寅生;;孔子与尼采淑世精神的比较[J];语文学刊;2008年13期
10 王均江;;艺术:从“影子的影子”到“真理的源泉”——柏拉图、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艺术观之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扬阳;试析尼采超人概念中体现的基本艺术观念[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菡萏;尼采艺术拯救思想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3 刘杰;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及其对虚无主义的克服[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4 唐亚君;直觉主义和尼采的文艺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季中扬;论尼采艺术价值观之变迁[D];扬州大学;2003年
6 向柏桦;论尼采美学的“酒神”内涵[D];湖北大学;2011年
7 黄姒;艺术家的“尼采”灵魂[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马自秀;尼采悲剧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苏永佳;生命狂欢中的感性及其升华[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利萍;尼采悲剧观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0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1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