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当代数字媒介下图像表现形式的创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2 14:14
【摘要】:本文立足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将重点研究当代数字环境下媒介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图像艺术在数字媒介下表现形式的创新。文章亦将分析图像表现形式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探寻图像艺术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媒介一方面给予了传统图像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出了全新的图像表现形式,拓宽了图像艺术的疆土。当代图像表现形式是图像艺术借助数字手段表现出的外在形态,它在数字媒介下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创作理念上,科技和生物学知识开始全方位融入并影响艺术创作;在艺术语言上,当代图像艺术在以往传统图像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拥有了全新的表现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数字媒介与其他媒介共同协作,图像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幅增加;新环境下观众不仅仅用双眼去观看,也用双手去触摸,用身体去参与,图像不再是局限于视觉的艺术,而是全体感官的盛宴。毫无疑问,一种新图像环境的产生,必然会引起审美方式的变革,媒介环境中图像艺术的创新促进了视觉文化的转向,并随之引发了一系列审美泛化、审美标准缺失的问题。
[Abstract]: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and images in the contemporary digit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of the expression forms of contemporary image art under the digital media. The article will als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image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explore the power source of image art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digital media gives the traditional image a new form of expr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creates a new form of image expression by using new ideas and technical means, and widens the territory of image art. The form of contemporary image expression is the external form of image art with the aid of digital means. Its innovation under the digital media is reflected in all aspects: in terms of creative id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knowledge begin to blend in and affect artistic creation in all directions; In terms of artistic language, contemporary image art has further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image expression, and it has a new expression language. In terms of expression, digital media cooperate with other media.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e audience not only looks with both eyes, but also touches with both hands and body. The image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art of vision, but a feast for all sens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mergence of a new image environmen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style. The innovation of image art in the media environment has promoted the turn of visual culture, and has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aesthetic generalization and lack of aesthetic standard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文学的转型范式与艺术症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杨璇;;数字媒介艺术参与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J];文艺评论;2013年03期

3 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J];美术研究;2001年01期

4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文学历史节点的延伸[J];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5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对文学性的消解与技术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阮艳萍;;数字媒介技术环境下戏剧思维方式转变初探[J];艺海;2009年07期

7 陈国雄;;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边界[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8 单小曦;;“网络文学”抑或“数字文学”?——兼谈网络文学研究向数字文学研究的提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冯俊超;;试论数字媒介时代文学活动要素的新图解[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2期

10 李珊;;浅谈当今数字媒介下诗与歌的双生现象[J];金田;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玫璇;王章野;李理;彭群生;;基于个性化原型的人脸衰老图像合成[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陆宗骐;朱煜;;图像合成原理及其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杨林森;陶冰洁;;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图像内容融合[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4 赵莎;乐光新;;一种适于视频会议的多会场图像合成方法[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尹宝才;高文;晏洁;;三维人脸变形模型和面部图像合成——面向合成编码的面部图像合成方法[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静;王希;齐东旭;唐泽圣;;基于二值掩码图像的图像合成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程燕;;伪造图像司法鉴定技术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8 钱霖;;两帧图像合成的“亚象元”方法[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曹亚丽;;基于创意产业的新媒介艺术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孙宏海;李桂菊;李静宇;;高速图像长时间无损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欧阳友权邋陈定家;数字媒介影响下的文学转型[N];浙江日报;2008年

2 华中师范大学 张才刚;数字时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3 中南大学 欧阳友权;文艺学遭遇“第四媒体”阻击[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佰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以界面传播思维经营现代媒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吕莎;数字媒介阅读成潮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魏武挥;电波中消逝的童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清华大学 李迎春;多姿态人脸图像的估计及合成[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刘亭;图像——色彩里倘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9 刘东波;轻松缝合破碎图像[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记者 黄尚恩;文艺评论新的方向和可能性[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洁;新数字媒介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臣程;鲁棒的主动轮廓图像分割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楠楠;异质人脸图像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吴昊;高效图像合成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5 李旭东;人脸图像合成技术研究及数字水印技术[D];浙江大学;2005年

6 胡伟平;基于认知逻辑的个性化人脸图像合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管宇;图像和视频的便捷抠图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谢志峰;可视媒体交互与合成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杜振龙;图像—视频抠像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杜杨洲;基于统计学习的人脸图像合成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青竹;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盛丹;数字媒介与艺术生产方式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佩颖;数字媒介时代的“图—文”互文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苏铁映;汉语国际传播数字媒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柳枫;数字媒介中传统造型语言表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张馨丹;纸媒介与数字媒介比较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7 晏伟;数字媒介技术促进传播公平实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夏洪波;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比较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9 文佳;数字媒介语境下的互文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眭东仔;数字媒介对人际交往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9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239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