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西诗学传统中的诗画比较

发布时间:2018-10-12 20:00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西诗画本身的不同内涵,进而上升到美学范畴来分析中西"诗"与"画"的区别。认为,在跨文化的视野中,中西之间对诗画关系的认识是有区别的。诗与绘画,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诗可以说是时间的艺术,视听想象的艺术,语言的艺术,而绘画应是空间的艺术,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作为艺术品,他们在艺术审美特性上也有着较大差异。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and pain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he view of cross-cul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and painting is different. Poetry and painting belong to different artistic forms, poetry can be said to be the art of time, the art of audio-visual imagination, the art of language, and painting should be the art of space, the art of vision and the art of modeling. As works of art, they also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artist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基金】: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16XK023)资助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由传统中发现新变——“今文学”与晚清诗学演变之关联考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姜玉琴;;阴阳文化与儒道诗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钟闻;;“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胡友峰;;本文诗学建构的理论语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中西比较价值诗学”课题组;中西比较价值诗学[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6 韩经太;“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早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7 刘进;马克思主义诗学的文化视野[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祝祥;刘杰辉;;从诗学视角看《茶花女》的接受与传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杨义;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徐放鸣;王光利;;原生态诗学与艺术终结论[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放鸣;王光利;;原生态诗学与艺术终结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霍俊明;;能否“重新作一个浪漫主义者”——1990年代以后:浪漫主义诗学的“末路”或“观念史”[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伍世昭;;论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王巨川;;穿越日常与崇高的性灵之音——简论徐俊国的诗集《燕子歇脚的地方》[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劲松;对中西两种诗学传统的文化扬弃[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莫运平;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D];浙江大学;2005年

4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巍;二十世纪女作家生命意识与性别诗学的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7 黄飞立;诗学曲学比较引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应光;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D];四川大学;2005年

10 侯传文;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琪;金代后期诗学论争及其文学史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孟雯;清代诗学中的自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志强;两宋文学嬗变背景下的李之仪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黄文彬;先秦两汉魏晋“雅”“怨”诗学之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舒彦;论中国“诗学”对圣经汉译语言与样式的操纵[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振;绿原晚年生命诗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项念东;黄宗羲诗学性情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开莲;传统的“现存”:从性灵诗学到五四新诗[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厉运伟;象思维的诗学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博;“含蓄”范畴新释与含蓄诗学体系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7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267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