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庄子与克尔凯郭尔痛感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9 18:33
【摘要】: 本论文将研究视角提升到人类普遍存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从人类普遍痛感角度切入,比较生活于雅斯贝尔斯所指称的人类历史“轴心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庄子与十九世纪丹麦宗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不同的痛感体验。 本文所讨论的“痛感”,指人在身心疼痛过程中所并发的恐惧、颤栗、抑郁,甚至孤独等精神体验过程。肉体疼痛引发心灵、精神疼痛,证实了个体当下存在。 庄子的疼痛感根源是:神本时代的逝去;人本时代对神本时代的终结。庄子疼痛感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1、生与死(由自然法则引发的痛感);2、人成为物的奴役(由人的社会法则引发的痛感)。而克尔凯郭尔的疼痛感来源于两方面:1、家庭;2、信仰。他的哲学起点是孤独的个体,终点是上帝,而信仰是由孤独的个体通往上帝的中介。 庄子和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都包含拒绝理性,克氏注重主体的安顿,克尔凯郭尔把他的一生都押在他的信念上。他放弃了个人的世俗幸福,通过自己孤独的生存体验来揭示人类的困境。而庄子将主体遁入逍遥之中。庄子通达的本根在于:逍遥游。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raised to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al human existence,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niversal human pain, The different pain experiences of Zhuang Zi, a Chinese thinker who lived in the "axis period" of human history, and Kierkegaard, a religious thinker in Denmark in the 19th century, are compared. The "pai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mental experience of fear, tremor, depression, and even loneliness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Physical pain causes mental, spiritual pain, confirming the present existence of the individual. The root of Zhuangzi's pain is the passing of the time of God and the end of the age of God. There are two specific aspects of Zhuangzi's pain feeling: 1, life and death (pain caused by the laws of nature); 2, the enslavement of human being (the pain caused by human social law). Kierkegaard's pain comes from two aspects: 1, family, 2, faith. His philosophical starting point is the lonely individual, the end is God, and faith is the intermediary from the lonely individual to God. Chuang Tzu and Kierkegaard's thoughts both contain rejection of reason, while Crane pays attention 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subject, and Kierkegaard puts his whole life on his faith. He gave up his worldly happiness and revealed the plight of mankind through his lonely living experience. And Zhuangzi will subject to escape into the unfettered. The root of Zhuangzi's understanding lies in: free-going travel.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03;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青云;;听庄子谈快乐[J];中国研究生;2011年05期

2 李振纲;;论庄子思想之美[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3 李忠华;;庄子死亡观的德育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4 樊星;;王蒙与庄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刘云云;;惜春精神世界里的庄子思想[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6 陆庆祥;;庄子休闲哲学略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李剑虹;;论庄子的身体思维[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齐;;克尔凯郭尔之为“存在主义先驱”的再审视[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薇;;逍遥游与师心使气——论阮籍、嵇康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崔花艳;;论《庄子》对苏轼散文创作的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赵甲明;;克尔凯郭尔“个人”范畴的伦理和宗教意义[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涛;;《庄子新探》赢得高度评价[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5 李新;;孤独个体的信仰真理——以克尔凯郭尔为中心[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孟周;;庄子体道次第思想简述[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张瑞君;;庄屈思想与李白性格[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恩标 李红民 韩富生 记者 臧宾;东明借助庄子故里发展庄子文化[N];菏泽日报;2011年

2 哈尔滨师范大学 赵德鸿;“天籁”一词的哲学本意考证[N];光明日报;2011年

3 董延喜;民权的庄子 商丘的庄子 世界的庄子[N];商丘日报;2006年

4 ;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5 王月喜;伟大的东方智慧[N];临汾日报;2006年

6 吴淑玲;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委峰;梁园文化的内涵与精神[N];商丘日报;2010年

8 刘士林;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张飞 徐领 程世领;乡秀村美新家园[N];菏泽日报;2010年

10 张黎;布莱希特与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2 魏韶华;“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亚璋;生命与自由[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付粉鸽;自然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7年

6 马颢;“顺物自然”——《庄子》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杨文娟;宋代福建庄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石仿;科学创造视角下的意会认知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夏绍熙;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肖海燕;宋代庄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丽;庄子与克尔凯郭尔痛感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曼青;个体与基督信仰[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秦伟;逍遥于生死之间——庄子的死亡伦理及现代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张合宜;庄子身心思想之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韩莹莹;庄子思想中的孔子图像[D];复旦大学;2010年

6 周钧;庄子“道术”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7 袁晓阳;庄子的境界论[D];湘潭大学;2010年

8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9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涛;庄子忧患意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8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298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