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08)
发布时间:2018-11-18 14:16
【摘要】: 审美心理学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学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1978-2008年之间中国审美心理学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分析,进而对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包括学科性质的定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审美心理学是美学和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因而它的研究始终有个学科名称和学科定位的问题,也就是学科性质的问题。审美心理学的学科名称不是惟一的,因而学科性质定位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结论,而是具有了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对于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比较广泛,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审美心理学”为主题做检索可以查阅到自1999年至今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23篇。其研究涉及的范围之广,领域之宽,以及多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充分显示了审美心理学正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朝着多元化综合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转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协调的发展大趋势。管窥国外美学研究的一些杂志如:《英国美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和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者对中国美学了解甚少,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审美心理的研究,这也同时显示了国外美学研究的局限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借助更多国家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的自我审视和建构学术理论。 第二部分是对这30年审美心理学学科进行综述回顾,其中对其按时间进行分阶段梳理和分析:1978-1988认为是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开拓发展期;1988-1998认为是审美心理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期;1998-2008认为是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期。本文的重点内容在于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中,主要是对中国审美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的反思、对引进西方审美心理学理论的反思、对审美心理学理论应用研究的反思、对本土民族审美心理研究的反思。第四部分则主要是在对中国审美心理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体评价和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总体评价是:由最初对西方美学流派全面系统的引进和介绍,但理论上少有创新,到在借鉴的基础上出现出对基本理论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理论观念,然后又拓展到应用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开始对传统的、本土化的民族审美心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民族审美心理研究成果。对中国审美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建议:坚持以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体系;系统、全面地挖掘中国本土化、民族化审美心理学思想;吸取西方审美心理学研究的精华;拓展、深化应用审美心理学研究。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语:早在80年代初,我国著名理论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教授就发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心理学”的响亮的召唤。尽管他的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现在研究发展的进程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近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的相对滞后,研究的角度也不够广泛。但这样并不表示审美心理学理论研究在中国难以建设发展,因为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古代审美心理思想这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传统——诗歌、绘画、舞蹈、建筑等学科都需要再认识,再研究、再评价。只要我们在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以西方的科学的理论作为借鉴,建立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理论体系是颇有希望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1
本文编号:234026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志民;审美心理学的崛起势在必然[J];安徽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2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戚文卿;审美是意识活动,还是心灵创造活动?──马克思美学思想探讨[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年04期
4 贺国光;;近二十年来文艺心理学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5 吴亦文;弗洛伊德美学观及美学研究方法概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王苏君;审美体验的层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张玉能;;论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蔡仪;;美感简说[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本文编号:2340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34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