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荒诞性的审美本质——兼及艺术审美类型的逻辑关系和历史进程
[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s been a trend of thought in art circles and theorists that negates aesthetics a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art, and art no longer displays beauty and does not have aesthetic character.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our types of artistic aesthetics, supplemented by their historical evolution, especi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odern art,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absurdity. It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rt has entered into the modern and even the post-modern,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the expression has bee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beauty" and even contrary to its interest, in essence, they do not deviate from the track of aesthetics.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making clear the aesthetic attribute of art is helpful to ensure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avoid the misdirection of art sliding towards self-lost, anti-aesthetic and anti-artistic.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中;;艺术审美与心理营养[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8期
2 罗湘科;论青年成长与艺术审美[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金洪大;试析艺术的本质特征[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盖生;论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永恒性——兼论艺术审美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关系[J];求索;2005年01期
5 王汶成;;论“艺术审美经验”的涵义[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月;;对科学技术介入下艺术审美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6年11期
7 李沛泽;何蔚;;论当代医学高专素质教育中的艺术审美教育[J];现代交际;2012年05期
8 孙作东;朱珍钰;;把“艺术审美”纳入大学必修课的理性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9 穆纪光;商业艺术审美的五个领域[J];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10 叶纪彬;;论艺术审美反映论的三个理论层面及其关系[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叶纪彬;;论艺术审美反映论三个理论层面及其相互关系[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米静霞;;艺术审美面面观[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3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杨维娜;彰显艺术的诗性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张丽军;通往诗意栖居的艺术之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盛葳;当代艺术“划界”与“跨界”再思考[N];中国艺术报;2012年
4 许民彤;我们还有没有艺术的趣味[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蔡萌 实习生 苏丹丹;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 尤洋;艺术审美是否意味着实现自由观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7 吴新;政府组织实施当代艺术推广计划[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马也;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N];文艺报;2004年
9 邢建昌;美是艺术的法则吗?[N];文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曹俊杰;巧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艺术[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4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5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初思文;浅析艺术的社会学价值[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2 魏晓晴;朗读“气韵”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3 舒畅;从审美到消费[D];湖北美术学院;2017年
4 李英宇;艺术观念的演进与变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李青;从艺术到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陈凯丽;南京明代艺术特征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睢建环;公共艺术初论[D];天津大学;2005年
9 郭海贝;市场与艺术家的自我纯粹性[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应爱萍;苏珊·朗格艺术幻象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8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5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