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译者主体性看《书剑恩仇录》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9-05-22 12:08
【摘要】:中国武侠小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江湖。伟大的武侠作品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发读者对人性、社会、历史等进行深刻的思考。 在文化交流日益繁盛的今天,武侠小说的翻译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国内的翻译界始终没有给予武侠翻译足够的重视。武侠小说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给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很多翻译家望而却步。尽管武侠主题的相关作品在二十纪后半期已经对西方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武侠小说的翻译自从二十世纪末才真正开始。许多翻译家都将目光投向了金庸的作品。处于新旧武侠小说转型期的金庸武侠小说创新了武侠小说的艺术,并以其丰厚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喜爱。其中《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处女作,也是新旧武侠交接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的地位已经由传统的边缘位置提升到中心位置。翻译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译者的审美观、文化立场、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等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顺应这一趋势,本论文试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书剑恩仇录》的翻译,分析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及对选择译本、确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等环节产生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说明选题动机,简要介绍了中国武侠小说及翻译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讨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译者主体性。第三部分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对《书剑恩仇录》翻译过程的影响。第四部分从微观角度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分类讨论,并与相应的译文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第五部分对译文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是结论部分,点明武侠小说翻译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Abstract]:Chinese martial arts novels have a history of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and are an important type of Chinese popular novels. It has built a unique martial arts world-rivers and lakes. Great martial arts works can not only bring pleasure to people, but also arouse readers to think deeply about human nature, society, history and so on. With the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cultural exchanges, the translation of martial arts novel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history.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field in China has never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martial arts translation.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martial arts novels brings many difficulties to translation and discourages many translators. Although the related works of martial arts theme had some influence on the Wes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translation of martial arts novels began only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any translators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Jin Yong's works.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which ar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new and old martial arts novels, innovate the art of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are loved by read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ecause of their rich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unique artistic charm. Among them, the Book Sword Endeavour is Jin Yong's maiden work, and it is also the product of the transfer of new and old martial arts, which has a certain typicality. With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late 1970s, the status of translators has been promo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ginal position to the central posi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or's aesthetics, cultural position, translation purpose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line with this tren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sword grud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to analyze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translation.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of the topic,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Book Sword Enchor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text from a micro point of view, and makes a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express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fifth part makes a brief eval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martial arts novels, looks forward to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2 谢静芳;;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看《围城》的英译[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李楠;;许渊冲译者主体性在李清照词英译中的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高晖;;《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5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朱谷强;;视界融合下的禅诗英译:以寒山译诗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赵宁;;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与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牟磊;;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浅析[J];华章;2011年14期

9 王蕾;黄睿;李俊婕;;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孙飞红;顾飞荣;;林译《孙子兵法》中反义关系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黑龙江省翻译协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余祥明;;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应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晴佳;“亲爱的”翻译是懒惰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柳霞;《五经》研究和翻译首先应从字义入手[N];光明日报;2009年

3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7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8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9 记者 周波;我市设立翻译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媛媛;榆林市翻译中心成立[N];榆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春霞;合作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张波;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周芷伊;从Uncle Tom's Cabin两个中译本看译者主体性—以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为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健;“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的女性主义视角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薇;改写理论视角下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及其对《霍桑探案集》创作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晓春;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企业简介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9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2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82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