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观念艺术中人的美学需求的心理探索

发布时间:2019-07-11 19:02
【摘要】:观念艺术是一种对当代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体验进行模仿、呈现和提炼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是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观念艺术中人的美学需求问题,可以揭示心理学思想指导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文内图片:三张椅子,约瑟夫·科苏斯,1965
图片说明: 婊酠傧?出来,成为一种“幻象”(椅子的照片),但无论是实物的椅子还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的椅子的“幻象”,都导向一个最终的概念———观念的椅子(文字对椅子的定义)。椅子所体现的三个部分的形态,就是艺术形式和艺术功能关系的形象的图解。以实物为依据的图像最终是为了给人提供一种观念,艺术品提供的观念才是艺术的本质。当艺术家想在根本上抓住艺术的本质时,他完全可以抛弃艺术的形式部分,直接去抓住观念的部分。根据这种逻辑,对可视的形的轻视和对内在的信息、观念和意蕴的重视就成了观念艺术的核心。(图1)图1三张椅子,约瑟夫·科苏斯,1965图片来源:马永健著.(2006).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后,,它表达艺术自省的观念。劳伦斯·维纳1988年创作的《以手形成的硫磺与火的空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英文“FireandBrimstoneSetinaHol-lowFormedByHand”和标题相同的文字用巨大的无装饰大写字母画在画廊的后墙上。然而,作品的重心不在于字母的形式,甚至也不在于它们同空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审美上的特点。句子本身以及它在观众脑海中产生回想和思考的方式,这才是作者的意蕴所在。作品包含着这样的意思:文字并没有绝对确定的含义,他们甚至不构成完整的句子。他们可能是一首诗(是文学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是从文中节录下来的。维纳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日常使用的语言,因而对于“单词”会产生一种近乎条件反射的反应。在此意义上,单词与其所指代的事物是可以互换的。这一作品用“火”这个特殊的单词将这一司空见惯的,人们已经忽视的现象内部所存在的冲突与矛盾揭示了出来。(图2)在观念艺术家看来,艺术主张的合法性并不依赖于对事物的属性进行经验主义
文内图片:以手形成的硫磺与火的空间,劳伦斯·维纳,1988
图片说明: 的状态来面对世界。观念艺术使艺术与传统的展示环境、存在方式以及欣赏、占有方式相脱离,并且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将艺术创作、表现、接受、批评集于一身,将艺术、生活、作者、观众融为一体。图2以手形成的硫磺与火的空间,劳伦斯·维纳,1988图片来源:王受之著.(2005).世界当代艺术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观念艺术的景观心理实验当代艺术家不仅仅在反叛传统的艺术概念以及突破传统的艺术体制上下功夫,更多考虑的是作品所具有的社会学或者心理学意义。这使得观念艺术的意义不断扩大,正如柯索斯所说,杜尚以后的所有美术都是观念的,因为美术只是以观念的方式而存在,从艺术追求观念方式上讲,大地艺术、偶发艺术、表演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等都可以归入观念艺术的范畴。由此,观念艺术突破了艺术所固有的所有界限,艺术的形式和意义就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泛化。观念艺术的非物质化概念对整个艺术领域的震动是巨大的,其直接的结果便是迫使艺术家们更为深入地思考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化形态的多种可能性。就景观领域而言,虽然没有艺术和建筑的先锋性,没有自己的挑战宣言,也没有像建筑那样受到种种责难,但是作为一种思维观念的革新和一种强大的文化冲击,观念艺术的质疑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和反思亦是巨大的,这是艺术的生命力泛化过程的必然。玛莎·施瓦茨在接受访谈时说道:“当我学习景观设计时,就发现这个行业侧重于传授有关技能、传统以及高品质材料应用方面的知识。我认为其对技术及材料的重视过多,而对设计思想方面的关注或兴趣太少。在艺术领域,观念是设计的核心,而在景观设计领域则是功能占据核心地位。”(Elizabeth,2001)景观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在现代工业社会,理性已经物化为科学技术,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1579)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SC016)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熙;;判断在体验之间——遭遇观念艺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星辰;;“观念”为何如此尴尬?[J];雕塑;2008年06期

3 解玉斌;;观念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反思[J];艺术评论;2010年08期

4 杨丽梅;;论当代中国的观念艺术[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5 任杏媛;;浅谈观念艺术[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6 鲁明军;;作为“社会治疗学”的观念艺术在中国[J];天涯;2011年01期

7 李俏;;其因在果——对观念艺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1期

8 鹿鸣;;重新审视观念艺术[J];艺术市场;2012年24期

9 刘悦笛;;观念艺术的“语言学”与“非理性”——论观念艺术的两种“观念主义”[J];东方艺术;2013年03期

10 张晨;;观念艺术的美学思考[J];东方艺术;201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解玉斌;;观念艺术的哲学基础[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远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 教授;艺术家不读书哪来“观念”[N];美术报;201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高名潞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王志亮;本雅明·布赫洛重构的观念艺术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文化部国家画院理论部博士研究员 朱其;青年艺术家,别拿“当代”伪装媚俗[N];文汇报;2011年

4 鲁虹 孙振华;行为艺术:游走在社会的边缘[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青;中国观念艺术中的“宣泄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3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13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