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过程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6 18:43
【摘要】:过程艺术指的是上世纪60年代西方众流派中强调过程的相关艺术作品的总和。在各艺术流派中,将过程作为其艺术观念强调出来的这部分艺术作品即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过程艺术有着变化性以及非永久性特征,在作品材料的选择中,已不经久性作为重要的标准,将时间退化的效果作为创作的主要手段。过程艺术反抗极简艺术的永久性和结构的稳定性。其将时间、运动过程展示作为艺术本身,并将时间纳入到艺术探索范畴。过程艺术不仅将时间作为艺术生成的基准,而且将存在于人的体验中的那部分价值作为体现的目标。因此,以时间为切入点,过程艺术将时间对象化及量化去对抗形式对于艺术的束缚。过程艺术的这种去审美化、反形式主义以及反艺术品物质化,是对现代主义急功近利的机械化艺术生产的反叛。过程艺术是对于艺术上崇高的精神性的守护,它所关注的是时间与存在,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问题,与现代主义对于物的专注不同。在过程艺术中,对于技术的信仰被艺术纯粹的精神信仰所取代。过程艺术家充分享受过程中所赋予个体经验,他们自如的运用过程,欣赏过程,敬畏过程。这体现的是艺术家对于生活本身的尊重,过程艺术家恰恰是要艺术回归到生活的本质当中,探索存在与个体经验中的那部分的价值与意义。过程艺术运用在当代艺术家实践范畴中,从决定于材料的属性、到邀请公众的参与、开放式的体验,探索过程本身生发的各种可能性,在21世纪以来的过程艺术实践中,过程艺术所强调时间性、观念性、材料性,与早期的过程艺术实践有很大的不同。由过程艺术的生成开始,过程艺术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而存在,它实质是作为一种艺术的语法,被运用在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将时间、生命、个体在过程语言中融合到作品当中。本文第一章主要描述从艺术史发展背景到过程艺术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分为三小节,主要梳理过程艺术的前期发展以及早期艺术实践,第三章分别从时间性、观念性、材料性的角度比较在21世纪以来的艺术实践中与早期实践的不同,窥视过程艺术语言的发展。过程艺术语言的演变,不仅表现在作品语言形式上,而且涉及到此表象下观念与创作方法的转变。从历史宏观视角,到个人实践的微观视角,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窥探过程艺术在其语言自身发展历程中的变化,以及艺术家在观念上与创作方法中的转变。在对过程艺术演变的线索的研究基础上,展望未来过程艺术语言发展的趋向。
【图文】:

过程艺术研究


第 2 章 过程艺术的生成2.1 反形式主义从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出现了反形式主义、观念运动、环保运动等,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出现。“反形式主义”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美国艺术家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在 1968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反形式》,该篇文章对于反形式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及作者莫里斯对于反形式主义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过程艺术也被称为反形式主义,它是在 1968 年的“过程/材料”展览和“当态度成为形式”(伯尔尼美术馆,1969)展览中确立其艺术身份。过程艺术是对形式主义的反抗,过程艺术家在作品中一般选用不经久性的材料:水、冰、草、蜡等,让作品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随意性等特征。如图(2-1)伊娃·黑塞(Eva Hesse)1968 年用玻璃纤维和塑料管所做的《增加物 3 号》,这种物质性不稳定的材料会在时间中分解及腐烂。再如汉斯·哈克(Hans Harker)的《气象盒》装置,盒子中的水伴随着画廊内灯光与温度的改变程度凝聚成水或者蒸发掉。如图(2-2)

过程艺术研究


第 2 章 过程艺术的生成2.1 反形式主义从 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出现了反形式主义、观念运动、环保运动等,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出现。“反形式主义”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美国艺术家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在 1968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反形式》,,该篇文章对于反形式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及作者莫里斯对于反形式主义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过程艺术也被称为反形式主义,它是在 1968 年的“过程/材料”展览和“当态度成为形式”(伯尔尼美术馆,1969)展览中确立其艺术身份。过程艺术是对形式主义的反抗,过程艺术家在作品中一般选用不经久性的材料:水、冰、草、蜡等,让作品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随意性等特征。如图(2-1)伊娃·黑塞(Eva Hesse)1968 年用玻璃纤维和塑料管所做的《增加物 3 号》,这种物质性不稳定的材料会在时间中分解及腐烂。再如汉斯·哈克(Hans Harker)的《气象盒》装置,盒子中的水伴随着画廊内灯光与温度的改变程度凝聚成水或者蒸发掉。如图(2-2)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鸣;蔡武平;;艺术随想[J];创作评谭;2000年02期

2 ;武汉汉剧院又上新戏《门栓儿》[J];戏剧之家;2001年03期

3 马良;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课程建设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林捷;音乐艺术实践与科研活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1期

5 李丹;;试论美术高职院校艺术实践教学及其改革[J];教育导刊;2006年11期

6 彭赛丰;;创新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的活动机制[J];艺海;2006年06期

7 莫运平;;实践的思想及其对艺术实践研究的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会;;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S1期

9 罗冬生;;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秦绪峰;;论音乐专业生的艺术实践[J];歌海;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润强;;音乐 时代大潮的浪花——谈潘军伟的两本书[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2 郭德强;;论毛泽东文艺基本观念的确立与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3 郑欣淼;;关于艺术的民族性与艺术交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李敏;;创新设计中民族艺术语言应用的一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陈文武;;对当代艺术与地域美术的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启军;;创造:书籍设计者的使命[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7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艺术作品[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9 毛娟;;体育教改动向:由技能传习到文化传承——对体育艺术作品内容的新认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梁章贤;;桥梁外貌与环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江涛;中国院为艺术实践搭平台[N];音乐周报;2008年

2 李乃润;《目标战》:军事创新理论的艺术实践[N];中国电影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新荣;理论滞后,艺术实践“药方”咋开?[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民族中学 罗沁湄;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学观念的转变[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5 黄梅县教研室 邹茜;农村中小学要加强音乐教学[N];黄冈日报;2010年

6 孙世一;高师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N];吉林日报;2011年

7 北京商报记者 周晓;原弓:一个“搅局者”的高调艺术实践[N];北京商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周静;一次让人兴奋的艺术实践[N];贵州日报;2009年

9 陕文;合唱“盘活”了艺术实践[N];音乐周报;2013年

10 易武;以科研深化教学 以演展促进教学[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仙珍(MIEMIEHTWE);汉缅艺术语言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秦政;价值·生活·想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曾令香;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6 刘泰然;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8 赵军;再议摹仿与米梅西斯(mimesis)[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惠芳;过程艺术研究[D];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

2 陈明;艺术实践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朱益莹;合一意识于艺术实践中的探索[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4 贾云;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艺术实践实施效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5 刘金龙;介入自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6 崔译;浅析“身体在场”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案例及其公共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7 李伟;浅谈声乐演唱中自信心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孙伟;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戈;艺术实践与博弈[D];鲁迅美术学院;2013年

10 王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实践[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519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19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