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循环”视角下文学解读的有效性及过度诠释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锦;;论法律解释的解释学循环[J];法律方法;2012年00期
2 孟琳;;通途与陷阱——-为解释学一辩[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邵长春;;从解释学视角看塑造论哲学[J];理论学习;2009年04期
4 李红;分析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趋向[J];哲学动态;2001年06期
5 王們;;解释学的起源与发展[J];金陵神学志;1999年04期
6 刘爱华;;解释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学思考[J];文教资料;2017年16期
7 毛文娟;;作为理解对象存在的课程内容研究[J];林区教学;2017年09期
8 王鑫鑫;;论激进解释学的范式转换[J];世界哲学;2017年03期
9 何卫平;;信心解释学与怀疑解释学——从保罗·利科谈起[J];哲学研究;2017年05期
10 姜韦;;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及其对他者问题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顺;;追体验:“突破解释学循环”的一种可能?[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C];2009年
2 韦玲娜;;是“意义”还是“意思”(摘要)——从解释学角度谈对现代艺术的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金梅;;西方解释学批评的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4 黄应全;;略论中国传统解释学的方法论性质[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邵小希;;论法解释学上认识的客观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6 莫伟民;;利科尔的反思解释学及其与马克思的差异[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侯才;;中国传统文本解释学的方法和特色[A];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论文集[C];2017年
8 王中江;;“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9 王瑞东;;解释学视野中理解对象的客观性问题[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10 何卫平;;信仰与理性的冲突与交汇——近代西方解释学由局部向一般转化一个重要动力[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项秉光;克服解释学循环的三种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陈雪 北京大学经略研究院;人工智能视域下法解释学的运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钟厚涛;“中国解释学”构建的跨文化开拓[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汤一介;解释学与中国[N];光明日报;2002年
5 徐兆仁;历史解释学的基本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邓新华;发展中的中国文学解释学[N];文艺报;2006年
7 邢贲思;对“解释学”的解释[N];学习时报;2001年
8 朱立元;激活中国解释学的内在活力[N];文艺报;2015年
9 姜广辉;中国为什么没有解释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本社记者 薛应军;不可忽视的法律行为解释学著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3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4 犹家仲;《诗经》的解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5 刘李;深层解释学与作为症候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许继红;雷蒙德·威廉斯技术解释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9 毛安翼;回答“法是什么”的一条重要路径[D];武汉大学;2013年
10 郭鹏;梅格纳德·德赛经济解释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吉国;“解释学循环”视角下文学解读的有效性及过度诠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仰;解释学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年
3 康波;自我解释策略对概念学习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陈冬阳;翻译即解释[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郑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普遍性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6 毛文娟;作为理解对象存在的课程内容研究[D];渤海大学;2018年
7 胡艺;解释学视域下的乡镇中学现代诗教学的困难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赵倩倩;西方解释学中的解释循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施景韬;狄尔泰生命解释学探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于海燕;由分立走向综合—对利科解释学的一种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3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5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