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20-01-25 01:57
【摘要】:英国文学批评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批评观念和方法在喧嚣的“批评”世纪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本文从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以意识形态和文学的关系为线索,以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的实践功能模式为中介,在解构之处探寻理论批评与现实政治的契入点,来探讨文学批评如何释放革命的解放力量,如何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进行政治重建,以及对我国文论发展所具有的警醒式的借鉴意义和学术价值。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分为三节。第一节是介绍撰写本篇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第二节是就当前国内外研究伊格尔顿理论的现状作评析,了解目前不同学者对伊格尔顿理论探究的不同观点和深度,多角度了解伊格尔顿的思想;第三节是撰写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整体概述并阐释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策略性理解。第一节,尽可能地还原意识形态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起源、马克思的原文本出发,来探求前人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第二节,从伊格尔顿的生活经历和学术道路出发,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梳理,厘清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性重释,阐释具有多重结构的意识形态如何成为展开政治批评的强有力的工具;第三节主要分析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的内涵,从认识论和社会功能角度分析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第二章:介绍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理论以及“革命的政治批评”。第一节,以文学文本为出发点,通过引入“生产理论”,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的动态关系;第二节,在二者的复杂关系中,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革命的政治批评功能、方法等;第三节,引入伊格尔顿对审美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阐释,探寻文学批评中审美话语与政治批评的张力关系和发掘“身体”所具有的革命力量。第三章:90年代后期,伊格尔顿开始转向文化批评,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为后现代文化政治问题寻求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式。第一节,介绍后现代主义是什么;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阐述后现代文化概念所具有的矛盾性;第三节,探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进行理论的政治重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第四章:对伊格尔顿的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并从中得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学批评的借鉴和启示作用。第一节,概述伊格尔顿的理论发展和他的理论贡献;第二节,阐释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第三节,阐释其理论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启示作用,在我国文艺批评场域里,批评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结语部分:简要说明文学就是需要批评,以及自己对批评的理解和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美学观述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3年00期

2 克利夫·麦克马洪;李永新;汪正龙;;论伊格尔顿[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5年00期

3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4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5 韩伟;徐蔚;;文化的危机与弥合——读伊格尔顿的《文化的观念》[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6 陈文;;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理论观[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4期

7 王杰;许娇娜;;从伊格尔顿研究到新自由主义批判——大卫·奥尔德森访谈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8 王翠;;“理论高峰”之后——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贾洁;;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10 吴亮;;西绪弗斯,还是普罗米修斯?——评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J];粤海风;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伊格尔顿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N];文汇报;2012年

2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3 余亮;@马克思[N];东方早报;2011年

4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姜华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21世纪仍然在场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9 马海良(山西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化的分裂与整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 李君如;为什么要重新讨论马克思“是对的”?[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晓芹;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梁宏宇;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媛;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中的“审美话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孟君;伊格尔顿的悲剧理论与现代自我认同[D];山东大学;2016年

5 周思钊;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批判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丁宇芳;《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文本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7 祖文;伊格尔顿文论面面观[D];安徽大学;2017年

8 李艳丽;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理论探析[D];聊城大学;2017年

9 尤娟;伊格尔顿文化哲学思想的社会批判意义[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2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72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