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作家美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4:47
【摘要】:“诗书画”同一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历史传统,受此潜在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作家以不同方式关注、介入并思考着传统书画、民间美术、现代美术,在木刻艺术、传统书画等美术类型发展上提出了诸多值得探究的观点与见解,这些美术论述与现代中国作家的文化艺术实践及其文学文本有着复杂的内在关联,与文学思潮、文学文本构成了审美表意实践共通而又有所差异的张力关系。本着学术探究与创新的出发点,本论文对这一现代文学与美术的学科交叉地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美术、文学思潮汇通角度呈现现代作家美术思想的宏观文化背景。对20世纪早期与末期的文学与美术思潮进行了比较阐释,还原了“五四”时期文学革命与美术革命的历史情境,指出美术与文学范畴由交融到分立过程中的工具功能化特质,进而对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益增多的艺术跨界现象进行解读,分析其现象、缘由、趋势。同时解读了1927至1977年文学与美术大众化思潮中的协同并进关系,透析出半个世纪文艺大众化思潮的宏观脉络,从而对比审视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与美术中的伤痕、寻根、先锋思潮,由于其全民参与的大众化实践方式,也可以说是对半个世纪文艺大众化的内在呼应式的历史反拨。第二部分,对典型的作家群体与个体的美术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与解读。群体角度主要选择美术论述较多,可阐释余地较大的新月派诗歌群体来解读。在论述新月派群体美术关联基础上,从总体视角阐释新月派群体及其诗学观念的美术影响,并具体探讨新月派核心人物闻一多与徐志摩的美术思想。个体角度主要选择与美术关联度较深、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家来论述,如鲁迅、沈从文、丰子恺、汪曾祺、贾平凹等。具体的美术类型阐释上则选择影响较大的木刻艺术及与文学关联较多的传统绘画、书法进行解读。具体来说,首先,从美术视角对鲁迅、沈从文进行比较解读,指出作为美术家的鲁迅、沈从文在绘画经历、书法风格、美术兴趣上的不同,沈从文爱好古典书画,鲁迅则较多关注民间美术,这种差异与二人审美取向有着内在关联。鲁迅、沈从文都集中关注过木刻艺术,且都注意到木刻艺术地方色彩问题,不过,就木刻艺术发展趋向,鲁迅显然比沈从文乐观,也印证了二人审美取向的差异。其次,以汪曾祺、贾平凹为中心,解读传统绘画与文学的关联论述,他们以文学方式实践着源自传统书画的文化意识,其文学文本的美术书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美术思想。汪曾祺、贾平凹与丁玲小说中传统书画与现代美术的不同画家形象及美术书写,显示了文化发展中美术类型的不同意味,现代美术与传统绘画由此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再次,从审美现代性角度阐述作家书画的传统渊源、审美特征,在现代语境下提出“作家书画”类型独立的观点。面对艺术市场全球化趋势,提出“去艺术化”的中国书法文化精神再造命题,进而阐释当代中国作家的系列书法文化观,指出书法创作者精神文化修养和生命投入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对作家美术思想中的留白、地方色彩范畴的文学实践进行拓展探究。通过文本细读,论述文学创作的结构形式、人物塑造、刹住结尾三种留白方式,提出文学地方色彩的风景风俗、方言运用、形式技巧三种形态,指出留白与地方色彩范畴的思想价值及实践意义,这或许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传统,是中国文学面向世界的文化主体意识建构的一种可能。总体而言,本论文以文学立场透视20世纪中国作家不同的美术论述,由美术视角介入文学研究,用文学思维透视现代作家的美术思想,作家群体及个体与不同美术类型相结合,文学思潮与美术实践相联动,以美学、美术史、思想史、比较文学等多角度的交叉思维方式,解读了新文学成长与现代美术发展间的密切互动关系,审视了新文学作家文学观念与美术观念互为渗透与影响的现代艺术现象,梳理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美术协同发展的历史经验,开拓了新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为美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生长点。
【图文】:
?除了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日常生活开始成为绘画主题或画面承载的逡逑文化意象,尤其是与个体意义有关的身体描绘逐渐增多。如方力钩的油画《哈欠逡逑系列》(见例证图2)邋W今张变形的手法展示了人的本真生任状态,透过表情关注逡逑个体的人,展现日常生存状态,,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关注。张晓刚的《全家逡逑福》系列、《大家庭》等y■脸谱肖像方式对社会、集体、家庭、血缘等从现代生活逡逑①
日常生活的意义。岳敏君W大口男人大笑的生活姿态为主题,显示出对生活状态、逡逑成长历史的思考。刘小东直接将日常生活场景搬到油画中,比如《盲人行》、《水逡逑进抽烟》(见例证图3)等,就是其日常生活接触的现实场景,画家借日常生活某逡逑个细节与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邋21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共性。刘小逡逑东认为,只要"不淡忘参与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么,现实主义绘逡逑画将永远有强大的生命力",?刘小东肯定了他的日常生活描绘与现实主义的关联,逡逑W日常生活艺术审美表达了个人化的现实主文概念。此外,在其他一些"‘艳俗艺逡逑术’和‘卡通一代’等艺术倾向中,虽然还多少保留了一定的反意识形态色彩,但其逡逑基本特征己表现为与当代生活的密切联系"。@20世纪九十年代W来,中国美术对逡逑日常生活的关注与描绘体现了现代美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美术的审美功能也由逡逑此凸显,艺术家的审美主体地位也得到强化。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5
本文编号:2588854
【图文】:
?除了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日常生活开始成为绘画主题或画面承载的逡逑文化意象,尤其是与个体意义有关的身体描绘逐渐增多。如方力钩的油画《哈欠逡逑系列》(见例证图2)邋W今张变形的手法展示了人的本真生任状态,透过表情关注逡逑个体的人,展现日常生存状态,,体现出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关注。张晓刚的《全家逡逑福》系列、《大家庭》等y■脸谱肖像方式对社会、集体、家庭、血缘等从现代生活逡逑①
日常生活的意义。岳敏君W大口男人大笑的生活姿态为主题,显示出对生活状态、逡逑成长历史的思考。刘小东直接将日常生活场景搬到油画中,比如《盲人行》、《水逡逑进抽烟》(见例证图3)等,就是其日常生活接触的现实场景,画家借日常生活某逡逑个细节与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邋21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共性。刘小逡逑东认为,只要"不淡忘参与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么,现实主义绘逡逑画将永远有强大的生命力",?刘小东肯定了他的日常生活描绘与现实主义的关联,逡逑W日常生活艺术审美表达了个人化的现实主文概念。此外,在其他一些"‘艳俗艺逡逑术’和‘卡通一代’等艺术倾向中,虽然还多少保留了一定的反意识形态色彩,但其逡逑基本特征己表现为与当代生活的密切联系"。@20世纪九十年代W来,中国美术对逡逑日常生活的关注与描绘体现了现代美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美术的审美功能也由逡逑此凸显,艺术家的审美主体地位也得到强化。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5
本文编号:2588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8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