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哀希腊》三个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19 17:45
【摘要】:译者作为译文的创造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当今已然成为国内外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的论、操纵学派的观点、解构主义理论等众多翻译研究理论,都为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学者查明建将译者主体性界定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译者主体性具有三个特征,即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者辩证统一于译者主体性之中。马君武、苏曼殊和胡适都对节选自拜伦的著名长篇讽刺诗《唐璜》中的名篇《哀希腊》进行过翻译且留有不同的汉语译本。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方面对三位翻译家所翻译的《哀希腊》的三个不同的汉译本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得出:《哀希腊》的三个不同的汉译本体现了三位译者各自不同的译者主体性。在能动性方面,三者均展现了作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但策略各有不同,马君武的译本对原诗做了多处增添和删改,苏曼殊的译本使用了古雅晦涩的词汇,而胡适则在前人基础上重译了《哀希腊》并在译文中添加大量注释;在受动性方面,三位译者的译本均受五四运动前的译诗形式的惯例影响,未能跳出中国传统诗歌讲究体和能咏、能唱的形式的要求局限,但各自形式选择不同,马君武选用了七言歌行体,苏曼殊选用了五言律诗体,而胡适则采用了离骚体;在为我性方面,三位译者均体现了很强的目的性,马君武译本突出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苏曼殊译本偏重于表达其悲情却又不屈的追求自由与梦想的精神,而胡适的译本则展现了其对中国诗歌形式由古文至白话文的阶段性的革新与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清泉;周邦友;;目的论视角下非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王振华;;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8年04期

3 胡鹏;张映先;;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文教资料;2006年13期

4 周朝伟;;译者主体意识培养与理论教学指津——评贺爱军著《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J];外语与翻译;2017年01期

5 卢欣欣;胡小婕;;新媒体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新闻传播;2017年07期

6 李娟;;法汉互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导向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张旭颖;;图里翻译规范下译者主体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8 邓寒雨;吴建兰;;译者主体性在冰心翻译活动中的展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年11期

9 仲玉花;;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10 蔡香;张凌;;我国译者主体性研究15年:回顾与展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邵子芬;;浅谈译者主体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槰の歌を,

本文编号:2590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90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