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红高梁家族》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0:36
【摘要】:莫言作为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在该小说中具有数量众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文化图式理论出发,以葛浩文的英译本Red Sorghum为个案,从文化图式对应、文化图式冲突以及文化图式空缺三个方面,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该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文化专有项的概念最先由艾克拉提出,本文结合奈达对文化的划分将文化专有项划分为:生态、宗教、物质、社会以及语言文化专有项。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针对不同类别的图式对应情况,译者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当文化图式对应时,译者倾向采用直译法,有助于促使读者与已有图式建立联系,从而方便理解,此外译者针对具体情况也采用了直译加解释、替代以及删除等翻译方法;当文化图式冲突时,译者主要采用意译、替代以及删除等翻译方法,以避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误解;当文化图式空缺时,译者主要使用直译,直译加解释来构建新的图式,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有效传播。为了避免因新的文化图式太多而影响译文阅读效果,译者也采用了意译、替换以及删除等翻译方法。在此描述分析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析了以上翻译方法在译本中选用的原因。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时虑到译入语读者的反应、文化专有项词汇含义随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意识形态这三方面的因素。出于图式自身的特点,译者进行对不同图式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总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给今后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范例,本研究通过对该译者翻译方法的描述与成因分析,系统梳理其翻译实践,并对其进行理论解读,这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难点与解决方法的认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尽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599115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增;;英译本《红高粱家族》在美国赢得读者青睐的原因探究——布迪厄社会学视角[J];海外英语;2015年16期
2 何丽;王筱依;;《红高粱家族》方言翻译的语言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王显涛;;中英文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王晓农;;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篇翻译补偿研究——兼析英语专业翻译补偿的运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6 张南峰;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介[J];中国翻译;2004年01期
7 周笃宝;图式理论对理解翻译的解释力[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王立弟;翻译中的知识图式[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599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9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