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概念转喻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6:32
【摘要】:爱情是中国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多见爱情主题,表现出独特的风貌。虽然中国古典爱情诗的翻译和研究已经有很多,但其作为某一特定主题的诗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爱情主题的表现依赖于语言表达和意义构建,取决于人的体验和认知。概念转喻是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人们对诗歌的理解涉及到对转喻的认知加工。转喻对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爱情主题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转喻翻译也影响着爱情主题的跨语言再现。鉴于此,本研究以Radden和K?vecses对概念转喻的定义和分类为支撑,从古诗译本入手,选取中外著名译者译著或编著的五个古诗英译本,从中找出46首唐代爱情诗及其译本作为语料。对语料中的概念转喻词项进行手动识别和标注,再找到其在各个译本中的对应项,分析不同译者在处理这些概念转喻时采用的认知操作和翻译策略,从认知的角度解读影响转喻翻译的主要因素,探讨转喻翻译对翻译诗歌中爱情主题再现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发现,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概念转喻时,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用同一转喻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转喻,二是用不同的转喻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转喻,三是用非转喻表达翻译源语文本中的转喻。在这三条路径下,转喻一直是翻译对象的一部分。在前两种路径下,转喻也作为一种翻译策略。翻译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既有其主观性,也有其客观性。源语和目的语认知差异和中西方文化认知差异是影响转喻翻译的客观因素,译者主体性是影响转喻翻译的主观因素。通过研究转喻翻译与诗歌爱情主题的跨语言再现,本文还发现,翻译诗歌中的爱情主角仍然实现认知突显,但转喻翻译会削弱爱情情感的跨语言表达,从而影响爱情主题的再现。研究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转喻翻译,帮助读者理解诗歌,为译者如何更好地在译文中再现爱情主题提供思路,也为认知翻译学拓展了研究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贵祥;;转喻映射的分类与特征[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02期

2 胡晓青;;试论转喻在庭审话语中的三种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3 席建国;;复杂转喻现象探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4 王跃平;;概念理论视域下的转喻分类[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5 王琴;J.Littlemore;;《转喻:语言、思维和交际中隐藏的捷径》评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6 崔玉莹;;批评转喻分析模式下的“冲突”转喻研究——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声明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7 马瑞洁;;叙事绘本中情绪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8 石宝梅;;浅析汪曾祺小说中的转喻现象[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0期

9 李红娟;严敏芬;;转喻概念化时间的理据浅析[J];文教资料;2016年31期

10 汪洋;;转喻的理解与翻译探析[J];文教资料;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卢卫中;刘玉华;;试析概念转喻在小说叙事和理解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黎雨薇;;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隐转喻认知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香兰;;前置语境信息对转喻理解的影响:基于眼动实验[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9 胡婷;;试论转喻思维在汉英语言形式中的异同[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辉;是“转喻”,,还是“领有”?[N];语言文字周报;2019年

2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讲师 陈禹;无处不在的隐喻与转喻[N];社会科学报;2019年

3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杨义;文学:生命的转喻[N];光明日报;2007年

5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赵彦春;为何?何为?叩问无所不在的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6 王lN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N];中华读书报;2018年

7 孙馥秀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梁晓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说“硬核”[N];语言文字报;2019年

8 蒋蓝;词典式写作的地缘性转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翠雨;认知语义视阈下英语逻辑转喻的意义识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静;英语名化的语法转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欣;认知识解视角下元曲情感隐转喻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 李照倩;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中文拟声转喻和拟声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爽;汉英情感概念隐喻及转喻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柴建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涉华企业报道中的国家转喻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5 文彤玮;中国古典爱情诗中的概念转喻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6 徐畅;转喻视域下新兴主观评议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7 郭娜;俄汉电信词汇的转喻生成机制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8 郝丽娟;《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过程中的概念转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9 晁燕玲;语篇连贯的转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0 陈会彬;宋词中转喻的认知分析及其英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2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02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