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诗—柏拉图的诗学观
发布时间:2020-04-01 17:36
【摘要】:柏拉图的诗学观与其政治哲学紧密相关。哲学是对自我个体的凝神关照,而政治则是事关城邦整体的引人向善,因此在柏拉图所建构的理想城邦中哲学与政治仍是一对难以协调的对立物;作为城邦最好的老师——哲人意欲引导民众走向幸福,但哲人不说谎的特质和有待启发的民众之间的张力仍难以调和,诗学则是处理政治与哲学、民众与哲学之间矛盾的中介物。以《斐德若》、《理想国》、《伊翁》《会饮》、《斐多》五篇文章作为论述的重点。没有采用柏拉图研究公认的“年线说”和“意图说”,而是按照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从生至死的脉络结构,从他询问斐德若(诗歌的划分)、诗歌的凭神附(《伊翁》对诗歌的贬低)、理想国的建构(对诗歌的驱逐)再到《会饮》中承认诗歌的重要性(悲喜剧合一),最终在临死之前的诗歌创作(哲学之诗)。由最初对诗歌的抨击到最后对诗歌的接纳,书中的苏格拉底完美的展现了柏拉图的诗学观。面对民众、面对城邦,即便是完成了对诗歌批判,哲学引领城邦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政治面前,哲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需要为自己戴上面具以避免遭受到危害。为了城邦的共同利益,哲学需要撒一些”高贵的谎言”,然而哲学的求真求善特性又不允许哲人撒谎,他亟需一位盟友,这就是哲学之诗的创作原因。当然,从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一对师生关系上来说,苏格拉底一生没有创作,他作为哲人以实际行动贯彻了自己的哲学理念;柏拉图则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下的老师的言行,这也是对“哲学之诗”的阐释。可以说,没有柏拉图的对话录就不可能留下苏格拉底的哲学理念,没有诗歌哲学想要在城邦中立足就变得苦难重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052
,
本文编号:2610755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052
,
本文编号:2610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