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希腊精神的哀歌——论《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东;;以马修·阿诺德的文化理论视角解读贝娄小说《赫索格》[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柴文华;杨辉;;论“学衡派”的理论倾向[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3 刘芹;;走近当代中国最富创造精神的作家——贾平凹[J];今日中学生;2011年15期
4 ;贾平凹:敢遣春温上笔端[J];延河;2011年07期
5 李新新;;《逃跑的安妮》中的“罗莎精神”解读[J];山花;2011年16期
6 张典;;韦伯清教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分析——从尼采谱系学的角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孙波;;浅析黛玉的诗及其精神境界[J];语文学刊;2011年12期
8 陈佳勇;;高峰体验朱孝远[J];黄金时代;2007年09期
9 潘荣妹;;张恨水言情名作中女性命运探析——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谷宇;;社会大转换时代的骄子——对郭沫若自传体散文的观照[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志达;;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论宋江形象的塑造[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2 张志永;;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张志永;;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曾宁波;;试论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覃小平;王随喜;;告别“一盘散沙”的局面——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6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Joan;又见叛逆者[N];东方航空报;2008年
2 陈希米;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李小山;清气逼人[N];美术报;2005年
4 冯欣;艾莲妮·卡兰德若:特洛伊的悲剧与迷雾[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第一财经日报》阅读版编辑、记者 罗敏;回望古希腊[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林炎平 浙江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的公民理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英)柯维;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一切[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见习记者 孙永剑;撤侨,彰显中国国力提升[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9 刘益飞(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教授);重在培育民主氛围[N];成都日报;2005年
10 丁国强;守望精神路标[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宗贤;还原真实的大卫·洛奇[D];南开大学;2009年
2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芳;一曲希腊精神的哀歌——论《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D];河北大学;2000年
2 于欣;东海西海心理攸同[D];延边大学;2004年
3 冷育宏;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桂莲;发现真我: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的希腊精神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晶;《波特诺伊的抱怨》中波特诺伊的叛逆[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张选民;古典时代希腊学校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寒;因美而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孜斐;政务口译中的叛逆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珊;温克尔曼艺术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清华;论昆德拉小说的希腊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4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2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