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三体Ⅰ》英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21:47
【摘要】:如今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趋势,结合了生态学思想和翻译学理论的生态翻译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生态翻译学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这使得其在西方翻译理论盛行的学术界能够独树一帜。同样,英文版的《三体Ⅰ》也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它是首部由亚洲作家撰写的“雨果奖”获奖作品。它的出现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极大兴趣。生态翻译学和《三体Ⅰ》的中华文化渊源使得它们能够在学术研究中较好地融合,他们的出现亦与中华文化国际地位的崛起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相关文献综述又显示两者融合后将会带来巨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选择生态翻译学这个首次产生了广泛学术影响的中国当代翻译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的《三体Ⅰ》的英译。本研究致力于发掘生态翻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探索学习译者成功的翻译经验。论文通过采取细读、分类、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特色和《三体Ⅰ》的文本特点,将选取的翻译例子分为以下几种进行分析:环境描写类、人物塑造类和文化负载类。此外,在例子分析中本论文致力于运用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念进行综合性分析,这些理念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生态翻译中的原生态“皈依”以及生态翻译学的整体观。本论文的结构如下。全文首先介绍相关背景信息,接着根据生态翻译学和《三体Ⅰ》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做出文献综述,再者又较为详细地关注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架构。论文的主体部分聚焦于《三体Ⅰ》典型翻译实例的分析探究,并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译者的翻译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论文的结尾部分重点关注对全文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反思。全文的结论如下。首先,本研究证明了生态翻译学可以被应用于《三体Ⅰ》译本进行翻译实践分析,这拓展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也为《三体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通过生态翻译学的启发,研究发现译者的成功源自自身良好的三维转换能力、适应选择能力、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能力、生态翻译中的原生态“皈依”能力以及对生态翻译学整体观的熟练把握。并且,《三体Ⅰ》原作的魅力对成功翻译的贡献也同等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625208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柔柔;;逃离历史的史诗:刘慈欣《三体》中的时代症候[J];艺术评论;2015年10期
2 杨志亭;;翻译生态学视阀下的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外国语文;2015年03期
3 刘力;;“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至“焚书坑儒”——析秦帝国政权与士人关系的演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3期
4 崔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羌族释比戏英译的文化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2期
5 苗福光;王莉娜;;建构、质疑与未来:生态翻译学之生态[J];上海翻译;2014年04期
6 曹明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7 卞梦薇;;论神话思维与科幻品格之融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刘慈欣;张东亚;;刘慈欣:未来早已到来[J];中国企业家;2014年02期
9 刘晶;;从“人类中心”到“宇宙伦理”——从生态批评视阈解读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J];山花;2013年20期
10 纳杨;;从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谈当代科幻小说的现实意义[J];当代文坛;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625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2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