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之线:论纤维艺术的线性建构
发布时间:2020-04-14 09:37
【摘要】:“线”在美术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和雕塑,“线”都是经营造型的基本元素和关键依据。在纤维艺术的范畴内,“线”同样是首要的建构元素,线的语言是其本体的核心指向。本文试图从纤维艺术的视角,论述当代艺术中“纤维之线”营造的特殊空间性和现场感,重新思考作为最重要艺术形式语言之一的“线”的观念。论文首先讨论了“线”在现代主义时期的概念演变,分析“纤维之线”的发展由来,分析纤维艺术话语中特有的线性建构方式。同时,从当代艺术语境出发,指出介入科技媒介和跨学科领域的“纤维之线”这一观念的意义。第一章“编织物语”,通过结绳记事的传说和纺织织作语言这两条线索,叙述了“织物之线”在人类历史延承中的重要作用,也论述了“线”在远古时期的历史地位与织作工艺的相关演变。第二章“现代美术史中线的蜕变”,主要论述“工艺之线”在现代美术史中的变革,首先从“包豪斯的启蒙”到先锋艺术家的“观念之线”进行阐述,而后探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纤维艺术的线性语言如何从壁挂艺术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纤维之线”。第三章探索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纤维之线的演变,并总结纤维艺术的线性作品的主要呈现方式。第四章“纤维之场”,讨论了光线与色彩为线性作品营造的特有空间感,分析了“纤维之线”在不同的创作情境下形成的特殊时空体验。第五章“融贯当代语境之线”则重点阐述了“纤维之线”的延伸与拓展,分别从“舞动的剧场”、“编织的建筑”和“走向当代艺术的媒介之线”三个方面做了探讨。结语部分则综合整篇论文的研究,对“纤维之线”的未来可能性做了开放性的思考与想象。
【图文】: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更为复杂的生产劳作,,饲养、畜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从原始的游牧部落转向农业定居生活,领土和领意识应运而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显身手的结绳记事,到了新石器时代开渐没落。但图腾之绳并非一夜沉沦,在文字发明之前到文字发明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结绳记事仍然是辅助编录的重要手段。象形绳结是初文符号的重要,打结的形状、尺寸和方法可通过象形表意来区分多重意义,因此文字的产结绳有着不解之缘。公元前 2600 年,为满足黄帝部落领袖的统治需求,发种新的统一记录系统势在必行,加速了文字萌芽的开启。相传史官仓颉对当们使用的象形结绳符号进行整编排列,史传“仓颉造字”。17当然,仓颉之说还有待考证,文字形成非一日之功,但结绳造型符号转化到文字的趋势可否认的。后来结绳又从“缀字成文”18向“书契”19演化,虽然很多字形刀刻的物理因素导致笔画以横平竖直为主,但为了尽可能还原象形,书契并空而生,从中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初缀字成文的影子,其中大量的符号原型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更为复杂的生产劳作,饲养、畜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从原始的游牧部落转向农业定居生活,领土和领意识应运而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显身手的结绳记事,到了新石器时代开渐没落。但图腾之绳并非一夜沉沦,在文字发明之前到文字发明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结绳记事仍然是辅助编录的重要手段。象形绳结是初文符号的重要,打结的形状、尺寸和方法可通过象形表意来区分多重意义,因此文字的产结绳有着不解之缘。公元前 2600 年,为满足黄帝部落领袖的统治需求,发种新的统一记录系统势在必行,加速了文字萌芽的开启。相传史官仓颉对当们使用的象形结绳符号进行整编排列,史传“仓颉造字”。17当然,仓颉之说还有待考证,文字形成非一日之功,但结绳造型符号转化到文字的趋势可否认的。后来结绳又从“缀字成文”18向“书契”19演化,虽然很多字形刀刻的物理因素导致笔画以横平竖直为主,但为了尽可能还原象形,书契并空而生,从中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初缀字成文的影子,其中大量的符号原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05
本文编号:2627159
【图文】: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更为复杂的生产劳作,,饲养、畜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从原始的游牧部落转向农业定居生活,领土和领意识应运而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显身手的结绳记事,到了新石器时代开渐没落。但图腾之绳并非一夜沉沦,在文字发明之前到文字发明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结绳记事仍然是辅助编录的重要手段。象形绳结是初文符号的重要,打结的形状、尺寸和方法可通过象形表意来区分多重意义,因此文字的产结绳有着不解之缘。公元前 2600 年,为满足黄帝部落领袖的统治需求,发种新的统一记录系统势在必行,加速了文字萌芽的开启。相传史官仓颉对当们使用的象形结绳符号进行整编排列,史传“仓颉造字”。17当然,仓颉之说还有待考证,文字形成非一日之功,但结绳造型符号转化到文字的趋势可否认的。后来结绳又从“缀字成文”18向“书契”19演化,虽然很多字形刀刻的物理因素导致笔画以横平竖直为主,但为了尽可能还原象形,书契并空而生,从中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初缀字成文的影子,其中大量的符号原型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学会了更为复杂的生产劳作,饲养、畜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从原始的游牧部落转向农业定居生活,领土和领意识应运而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显身手的结绳记事,到了新石器时代开渐没落。但图腾之绳并非一夜沉沦,在文字发明之前到文字发明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结绳记事仍然是辅助编录的重要手段。象形绳结是初文符号的重要,打结的形状、尺寸和方法可通过象形表意来区分多重意义,因此文字的产结绳有着不解之缘。公元前 2600 年,为满足黄帝部落领袖的统治需求,发种新的统一记录系统势在必行,加速了文字萌芽的开启。相传史官仓颉对当们使用的象形结绳符号进行整编排列,史传“仓颉造字”。17当然,仓颉之说还有待考证,文字形成非一日之功,但结绳造型符号转化到文字的趋势可否认的。后来结绳又从“缀字成文”18向“书契”19演化,虽然很多字形刀刻的物理因素导致笔画以横平竖直为主,但为了尽可能还原象形,书契并空而生,从中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初缀字成文的影子,其中大量的符号原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627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2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