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意象派的衰落

发布时间:2020-04-22 11:52
【摘要】:作为英语世界现代文学的起点,意象派运动在英美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但是这一文学运动的活跃期却不足四年。意象派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与它的早衰形成强烈的反差,促使本文以“意象派的衰落”为研究对象。本文以西方诗歌模式空间转向的“传统”为背景,论述了意象派诗歌在媒介、技法、功效上的空间化追求,是导致意象派衰落的根本原因。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文献综述、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意象派诞生于其中的诗歌“传统”。本文认为意象派诞生于其中的“传统”是诗歌模式从时间模式向空间模式转向的“传统”。意象派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从媒介、技法、功效三个方面追求空间性。第三章考察意象派对媒介的空间化及其后果。西方诗歌的传统媒介是声音语言,这是一种时间性媒介。意象派对媒介的空间化始于摆脱时间性节拍的束缚:消解格律,采用自由诗;继之以打破句子层面的时间性:消解语法,去除功能词以使意象替代语言成为诗歌媒介;终于打破单词层面的时间性:将单词分解为字母,再将字母与标点符号混合排列在二维空间里,从而完成时间性的声音媒介向空间性的视觉媒介的转化。媒介空间化的后果:意象诗转化为具象诗。第四章考察意象派采用的空间性技法及其后果。西方诗歌的传统技法是摹仿行动,行动的时间性特征决定了模仿本质上是时间性技法。受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及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使用“直接处理‘事物’”、意象“并置”和“叠加”等空间性技法。威廉斯不满于意象在诗句中处于零散、孤立的状态,在诗中采用了“可变音步”等使声音空间化的技法。这一技法与客观主义的主张契合,从而导致意象诗转向客观诗。第五章意象派对空间性功效的追求及其后果。西方诗歌的传统功效是使读者获得知识或真理,知识或真理靠线性的思维与推理获得。这一特征决定了知识或真理属于时间性功效。意象派诗歌的功效是空间性功效:通过并置或叠加的意象的触发与融合,要么使读者直觉到事物,要么激起读者的某种情感。由于诗歌在读者那里激发起的情感与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很难完全一致,艾略特提出用“客观对应物”表达“非个人化”情感的主张。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使意象诗转化为象征诗。第六章是结论:空间转向是导致意象派衰落的根本原因。意象派衰落的意义在于:它说明诗歌模式转向是不可能的。空间转向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流行词语。多数批评家认为,空间转向始于二十世纪初,且主要发生在小说领域。但是本文研究表明,空间转向在诗歌领域有更悠久的历史,它发端于浪漫主义、在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结束于意象主义。这一观点为我们客观评价意象派的成就,重新审视意象派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晓烨;;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2 王安;;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8年01期

3 张强;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4 李伟民;简析意象派诗歌[J];当代外国文学;1989年04期

5 张木荣;意象派:结构呈现与境界[J];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03期

6 袁若娟;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丰华瞻;庞德与中国诗[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年05期

8 冯国忠;谈英美意象派诗歌[J];国外文学;1983年02期

9 郑敏;意象派诗的创新、局限及对现代派诗的影响[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10 赵毅衡;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J];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新春;美国意象派诗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蒙博涵;管窥意象派诗歌衰败的原因[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6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36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