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戴厚英小说《人啊,人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戴厚英小说《人啊,,人!》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戴厚英是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中重要的一名女作家,不仅因为她本身传奇的人生经历,也因为她在“文革”之后大胆的文学创作。文革时期,戴厚英作为一名红卫兵战斗在革命前线,而文革后,戴厚英积极书写文革记忆,反思自己,并大声疾呼人道主义的回归。《人啊,人!》作为戴厚英出版的第一本书,尽管从出版前到出版后都饱受争议与批评,但是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并于1985年首度被翻译为英文,随后出现了更多的外语译本,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人啊,人!》是新时期较早呼吁人道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然而相关研究并不多。同时,作为《人啊,人!》的首个外文译本以及其他外文译本的源文本,国内关于Stones of the Wall的研究更是难觅踪迹。作为一本在国内外都引起轰动的作品值得进一步研究。顺应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伦尔(Jef Verschueren)提出的理论。维索伦文认为基于认知、社会、文化的差异,在交际当中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众所周知,翻译行为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因为语言、社会和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做出各类选择以适应目标读者。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入手,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就交际语境与结构对象两方面做出选择,顺应目标读者。在交际语境顺应的探讨中分析译者的知识文化背景与心理世界、社会世界以及物理世界的差异带来的翻译的选择与顺应,其中包括译本的选择、译者与出版社的影响以及俗语、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处理;在结构对象顺应的探讨中分析了艺术风格的顺应与基于语言差异的语言建构成分的顺应。因此,本文认为《人啊,人!》译本的成功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依据读者阅读期待、审美需求与接受能力做出的选择与顺应密切相关。
【关键词】:《人啊 人!》 顺应论 翻译 戴厚英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s7-10
- Introduction10-14
- 0.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0.2 Research Significance11-12
- 0.3 Research Methodology12
- 0.4 Thesis Structure12-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2
- 1.1 Previous Studies on Dai Houying and Ren a, Ren! and its Translation14-19
- 1.1.1 Previous Studies on Dai Houying and Ren a, Ren!14-17
- 1.1.2 Previous Studies on Stones of the Wall17-19
- 1.2 Previous Studies on Adapt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19-22
- Chapter Two Adaptation Theory22-32
- 2.1 An Introduction to Adaptation Theory22-26
- 2.1.1 Adaptation Theory in Pragmatics22-24
- 2.1.2 Four Angles of Adaptability24-26
- 2.1.2.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24-25
- 2.1.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25-26
- 2.1.2.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26
- 2.1.2.4 Salience of Adaptation Process26
- 2.2 Translation Studies in View of Adaptation Theory26-32
- 2.2.1 Adapt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27-29
- 2.2.2 Translating as a Process of Adaptation29-32
- 2.2.2.1Adaptation to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29-30
- 2.2.2.2 Adaptation to the Structural Objects30-32
- Chapter Three An Analysis of Stones of the W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Adaptation Theory32-67
- 3.1 An Introduction to Dai Houying and Ren a, Ren!32-35
- 3.2 Adaptation to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35-55
- 3.2.1 Translator: Utterer and Interpreter35-38
- 3.2.2 Adaptation to the Readers’ Mental World38-41
- 3.2.2.1 Selection of Ren a, Ren!38-40
- 3.2.2.2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40-41
- 3.2.3 Adaptation to the Readers’ Social World41-51
- 3.2.3.1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or and the Publisher42-43
- 3.2.3.2 Translation of Idioms43-46
- 3.2.3.3 Translation of Culture-specific Words46-51
- 3.2.4 Adaptation to the Readers’ Physical World51-55
- 3.2.4.1 Adaptation to Temporal Reference51-53
- 3.2.4.2 Adaptation to Spatial Reference53-55
- 3.3 Adaptation to the Structural Objects55-67
- 3.3.1 Adaptation to the Style of Source Text56-61
- 3.3.1.1 Maintenance of Multiple First Point of View56-57
- 3.3.1.2 Reproduction of the Symbolism57-61
- 3.3.2 Adaptation to Utterance-building Ingredients61-67
- 3.3.2.1 Adaptation at the Word Level62-63
- 3.3.2.2 Adapt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63-64
- 3.3.2.3 Adaptation at the Discourse Level64-67
- Conclusion67-69
- Bibliography69-72
- Appendix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亚明;;新时期初知识分子的矛盾与困境——以戴厚英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钱谷融;关于戴厚英[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1期
3 李向平;戴厚英的佛教情怀[J];佛教文化;1997年03期
4 ;戴厚英主要作品目录[J];作家;1994年08期
5 左泥;;我所认识的戴厚英[J];档案春秋;2006年01期
6 邓康丽;;戴厚英“知识分子三部曲”的模式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朱菊香;方维保;;论戴厚英的小说创作[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刘洪霞;;戴厚英:文化转折中的角色转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卢亚明;;情感真实与理性运思——重读戴厚英的《人啊,人!》[J];名作欣赏;2012年08期
10 阿青;;戴厚英为何提“抗议”?[J];南风窗;198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善姬;戴厚英文学中人与时代的互相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易寒;顺应论视角下戴厚英小说《人啊,人!》英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徐鹏;论戴厚英创作中的女性意识[D];浙江大学;2007年
3 吕丰;戴厚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新探[D];武汉大学;2004年
4 蒋晓雪;戴厚英文学创作中的“文革”记忆[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富华;论戴厚英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杨增宏;论戴厚英小说《脑裂》的语言张力[D];安徽大学;2004年
7 李琰;人性的介入与坚守[D];苏州大学;2009年
8 林珊;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戴厚英小说《人啊,人!》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