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美杜莎神话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0-05-08 11:34
【摘要】:美杜莎源自希腊神话,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常以骇人头颅、蛇发海妖、受难女子和地狱怪物等形象出现,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死亡、威胁、反抗和贪婪等多种涵义。美杜莎在神话中的形象于二十世纪初译介到中国,相较于郑振铎译本和楚图南译本,黄嘉音译本和周启明译本的再版和研究都很少,但就美杜莎神话来说,这四个译本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语境和不同的译者风格。周作人、任凤阁和王维昌对与美杜莎神话的介绍也对美杜莎神话在中国文学中的接受产生了影响,但学界对八十年代神话译介的研究较少。中国读者对美杜莎的接受不仅体现在神话作品的编译中,也在文学创作中。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美杜莎形象为中国当代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所用,借以探讨社会问题和科技伦理等话题。当代西方文化对美杜莎形象的重塑影响了中国流行文化对美杜莎的诱惑形象的接受,并体现在中国通俗文学作品中,但对于这类作品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作者为中心的内部研究,较少有关于神话主题的影响研究。美杜莎被中国读者所接受与中西文化中关于蛇蝎美人的理解相关。中国读者对美的偏好使得美杜莎形象在作品中出现了变异和创新。诗人桑克将美杜莎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相关联,同化了惑人美女的形象。通过对美杜莎译本的时代文化背景、译者风格、推介特点的分析,及改编作品和文学创作的内部分析,可以看到美杜莎神话对中国通俗文学特别是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毅璋;;论美杜莎形象的历史演变[J];文艺研究;2018年03期

2 ;美杜莎 古希腊的美丽与惊惧[J];文明;2018年05期

3 刘练;;“美杜莎行动”和美军第31特遣队[J];轻兵器;2017年11期

4 李艳韬;;色彩:生命跃动的激情[J];天工;2017年04期

5 秦鹏举;;美杜莎之幸与不幸[J];世界文化;2013年06期

6 ;炫车——美杜莎号[J];交通世界;1998年04期

7 杨玉珍;;论《美杜莎的笑声》及“身体写作”的文化悖论[J];文教资料;2009年35期

8 ;美杜莎的珠宝盒[J];流行色;2008年07期

9 洛风;;美杜莎之死[J];啄木鸟;2014年01期

10 大红;;仙肉植物中的另类“美人”——美杜莎[J];中国花卉盆景;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委党校第五分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张兵;《资本论》中的神话典故[N];文汇报;2017年

2 赖荼;《美杜莎之筏》:“新人”的受难与牺牲[N];北京日报;2017年

3 初一;《美杜莎之筏》:赋予神话和名画新的语境[N];中国艺术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管宁静;“美杜莎”诱使360再陷漩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3年

5 王薇;“美杜莎行动”重创塔利班,打死约200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记者 王薇;百度“美杜莎”插件遭举报,,再掀“三百”大战[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本报记者 姜姝;“美杜莎”后 爬虫协议引3百再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3年

8 撰稿 本报记者 傅小平;我们的时代里,如何有效表达?[N];文学报;2013年

9 编译 刘朵格;意大利观众需要“笑声疗法”[N];中国电影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振环;凝固的“地下乐章”[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丹;美杜莎神话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陈晴晴;试论组曲的创作与构思[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3 占露露;美杜莎的视觉快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4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54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