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
发布时间:2020-05-14 18:21
【摘要】:随着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要求日益迫切,中国文学的外译需求日渐提高,文学价值的翻译再造日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通常,作品的文学价值来源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通过增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服务于内容。然而,对于“形式”和“内容”孰主孰次的问题,学者们各执一词,并无定论。传统的文学翻译和翻译研究中,译者们多倾向于内容的传达,忽视语言形式的文体效果及意义,学者们多停留在直觉印象式的主观评论和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学文体学以语言学分析方法为工具,通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选择强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推动文学翻译研究从主观性走向客观性。因此,本文拟采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方法对著名小说《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作为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目前,国内外对《骆驼祥子》及其英译本的研究颇多,但主要局限于从权力话语研究、功能翻译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目的论等角度对伊凡·金和施晓菁译本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角度较为单一。因此,本文将在利奇、肖特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其他学者的理论,对《骆驼祥子》原文及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考察原文的文体特征及效果是否在译文中得到重现,并试图探讨译者翻译理念对其翻译选择的影响。分析表明,施晓菁和葛浩文都不同程度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效果,但施晓菁强调内容的正确传达,原文的文体特征有所缺失;葛浩文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再现,注重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和补充,但囿于文化差异,部分文化因素再现有误。笔者希望,本文将为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批评方面提供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岚;;从《骆驼祥子》英译本说开去——翻译家施晓菁访谈录[J];东方翻译;2015年05期
2 孟祥春;;葛浩文论译者——基于葛浩文讲座与访谈的批评性阐释[J];中国翻译;2014年03期
3 王树槐;;译者介入、译者调节与译者克制——鲁迅小说莱尔、蓝诗玲、杨宪益三个英译本的文体学比较[J];外语研究;2013年02期
4 赵芸;袁莉;夏仲翼;陆谷孙;许渊冲;许钧;江枫;罗新璋;谢天振;柴明q,
本文编号:2663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6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