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考论

发布时间:2020-05-23 17:57
【摘要】:文本翻译是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加强相互联系和了解、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在提高本民族文化实力的同时,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交往的日益扩大和各种人文学科的兴起,有关文本翻译的理论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不同的理论认识是基于不同的学科立场和视角,观照、透视、阐发一定事物的性质、功能、特征,因而相互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互动、互补、相容、共进的态势,它们在各自纵深切进的过程中,促进了人们对于对象世界的理知不断地由浅入深,从单一走向多面和丰富化。本文即意在全球化文本翻译研究的语境中,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切入,探讨文学文本翻译在跨语言、跨文化的文学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运动规律及重要功能作用,以为建构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做出积极尝试。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绪论首先简述本研究的意图诉求:旨在借助互文性理论成果观照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内容意义,提出本研究的目标、方法及内容框架等。继而梳理西方传统互文思想和现代互文性理论研究的演进和流变,最后综述我国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现状,阐述建构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一章从辨析文学文本、互文本、互文性三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入手,概论广义互文性与狭义互文性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探讨文学文本互文性翻译的英译汉、汉译英的不同取向,突破传统式文学文本翻译互文性研究的局限性,探索文本翻译互文性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阐明跨语际交流互文借用的研究手段。 第二章分三个方面研究文学文本翻译的阐释学互文性特征:其一,从文学文本翻译的阐释与表达探索文学文本翻译始于从现象文本过度到生产文本、终于互文性隐喻的二度书写;其二,从文学文本翻译的主体间互动性揭示原语文本的作者以文学记忆的方式完成原语文本的创作规律、文学文本翻译的读者进行互文识别与阐释的认知规律、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以多重身份进行互文的二度创作的价值取向;其三,从经典文学文本不断复译的互文对话之未完成性论述因时代要求促成了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必然性、诗学的制约导致经典文本复译的异质性、科学的发展彰显出的经典文本复译的未完成性。 第三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把握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之三方面表征:其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形式互文性—语音的听音见意、语词的见形会意和语法的句法限意;其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意义的互文性—关联意义的准确认知、意义的经济简洁表达和意义中和的和谐统一;其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语用场域的互文性—从差异到综合的语境互文、理性与感性的语篇互文。 第四章论述文学文本翻译的文艺学互文性的三方面性相:其一,文学文本翻译的主题内涵由隐变显;其二,文学文本翻译的创作互文性—系统间的互动生成和创作手段的互文借用;其三,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关联因素的混合交融性、意识形态性、对话性和语境性。 第五章考察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学互文性特征,首先概观文学文本文化翻译的研究历程,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性揭示超越理解的蔽障、从意识形态文化文本的互文性阐释之遭遇权力话语的操控;其次,从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适应性研究文化的特性、文化的自我定位、文化的认同机制;进而从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其多重文化身份、文学视域的融合和个性化的文化交流;最后从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学互文性策略探索译语文本的归化译语化、异化源语化、“第三空间”杂合译法的集合语化表征。 结语总结本研究借助西方互文思想与互文性理论资源,对文学文本翻译作出的的阐释学互文性、语言学互文性、文艺学互文性以及文化学互文性之探讨具有的统一体系性,提出自己关于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之建构设想。尝试说明本研究结果对于文学文本翻译研究之范围的拓展和推进,为文学文本的互文翻译实践所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为翻译学科的建设所开创的新的知识增长点。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46;H315.9


本文编号:2677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77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