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

发布时间:2020-05-29 13:36
【摘要】:本文针对《红与黑》中于连的心理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于连对德·瑞那的追求,不是出于心中对爱情的向往,而是出于一份自卑的情感伤痛。对玛特尔也无任何真情可言,他的目的很明确,仅仅是为了得到好处而做玛特尔丈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心竹;;于连拒绝上诉原因详解[J];青年文学家;2010年07期

2 孙喜兰;;抗争中的遗憾——司汤达笔下于连性格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兰胜敏;;《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历程[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洪武;;三重矛盾对立的人物性格——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范学亮;;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少芬;;《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4期

2 冯少芬;;《红与黑》的多重象征[J];小说评论;2012年S2期

3 冯少芬;;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语文建设;2013年08期

4 张帆;;司汤达的情感世界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投射[J];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妮;;于连多元性格的形成——“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周芳芳;田冲;罗超;;当死成为一种信仰——《红与黑》中于连最后的选择[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3 杨时康;;于连形象之再探讨[J];昆明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4 冀慧颖;;于连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年02期

5 王梓屹;钟良;;谈《红与黑》中的于连[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刘怀新;尚玉峰;;谈于连的悲剧成因——重读《红与黑》[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7 郭成芳;自我实现与悲剧人生——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社会隐喻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8 周锐;;试论于连的欲望及其起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黎心海;浅谈《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10 兰守亭;;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学术探索;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中一;论《红与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谌华;从《红与黑》看司汤达的心理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姚亚波;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李迎丰;《红与黑》:一个隐喻——作为女性的阅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5 李玉莲;《红与黑》所表现的时空意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年01期

6 苏晖,黎蓉;《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黄联伟;《红与黑》中的“红”与“黑”[J];大连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8 王骁勇;论《红与黑》写实技法的主观性特征[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4期

9 胡明蓉;《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王文英;试评《红与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1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杨昌龙;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吗?[N];文艺报;2000年

2 罗們;《郭宏安译文集》:“信”与文体[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余中先;名著还得名译名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李蔚红;过去时代的红与黑[N];吉林日报;2000年

5 韩沪麟;孪生姐妹 命运各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韩华洁;爱情的奥秘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杨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说”视角评析《红与黑》中的于连[D];湘潭大学;2013年

3 赵树新;论于连形象在我国建国以来的接受和再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朴春女;中—法小说中青年野心家形象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刘彩云;于连与方鸿渐爱情观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熊念双;存在主义哲学视野下于连与祥子形象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陈向玲;阿德勒的自卑理论之于文学的意义[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7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87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