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用存在主义解读康拉德《黑暗的心》

发布时间:2020-06-02 14:49
【摘要】: 约瑟夫?康拉德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和各种各样思想及观念纷纷涌现的时代。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作家,康拉德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系列变化,抓住了这些现象并把对这些现象进行的思考载入了他的许多作品之中。他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99年的《黑暗的心》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自作品问世以来,关于此作的评论层出不穷。评论家用不同的批评方法来分析它,评论它,且都发现此作有趣且深奥。为何这样一部中篇小说能吸引众多的不同时期的批评家呢?本文的作者认为原因所在恰恰就是它直接揭示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与现代存在主义者探索世界并揭示人类生存问题如出一辙。 此篇论文就用存在主义来分析《黑暗的心》。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限的人类和无情的宇宙;异化;荒谬;马洛的自我认识和库茨的自我发现;自由和责任。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表明康拉德在他作品中调查的问题就是存在主义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即,人类在世界上的生存问题。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 引言指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并指出用存在主义来分析故事主题。康拉德描绘了一个冷漠无情的世界,展现了人类在此环境中所经历的异化和荒谬,以及他发现了人类运用自由与周围环境、异化和荒谬作斗争以实现自身的真实的存在的结果不过是虚无。 WP=59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人与宇宙的关系。换而言之,康拉德指出人作为“世界上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与他周围的一切随时变化的情况发生联系。康拉德展示了存在主义理论中的冷酷无情的世界:人类被抛弃在没有了上帝的世界中,,他们总是试图与阻挠他们实现自我追求的外在的冷漠障碍作斗争,斗争的结果只不过是让人类经历异化和荒谬等等的感觉以及悲剧性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第二章主要讨论由无情的世界和错误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产生的人的异化。文章首先介绍了异化的定义。然后指出康拉德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使他比同时代者率先觉察了人的异化现象,并将此,如那些存在主义者在他们作品中展示那样,在《黑暗的心》中提出来。通过分析《黑暗的心》,我们发现故事中的白人 —— 那些朝圣者,女人,俄国人,库茨,包括马洛自己一个认为自己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在与世隔绝,无情的,没了上帝的世界都被异化了。而黑人则被欧洲先进的技术尤其是被文明化的进程异化了。通过对异化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事实:人不能逃离由自然和社会组合的力量的异化。《黑暗的心》所揭示的与存在主义的观点遥相呼应:人生活在周围的各种随时变化的情况之中。人不能逃离他生活的环境所以他不能逃离异化 —— 这一问题同样被存在主义者所发现和探索。 第三章试图展现在纷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谬经历。首先,本文介绍了存在主义者对荒谬的认识。接着展示在《黑暗的心》对世界和人的荒谬的描绘。生活是荒谬的,人本身也是荒谬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谬,但荒谬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谬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谬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第四章揭示的是人类追求的虚无性。现代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被迫去寻求价值,实现成就。在故事中,非洲刚果就是一个人们期望能带来财富和名望的地方。这块“黑暗” 的大陆吸引了许多人 ——包括马洛和库茨。怀着不同的目的,他们去了。然而通过他的旅行,马洛发现白人的占有金钱和权 WP=60 力的贪欲使他们异化和非人化,而黑人却被所谓文明进程异化了。旅程也使他意识到他天真的梦想和严酷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库茨的会面使他有机会窥探到这个道德败坏的人的黑暗的内心世界,进而使他意识人类的本性都是黑暗的败坏的 ——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阴暗面,包括他自己。库茨的经历和命运预示着马洛的将来,一个充满幻灭的将来。库茨的死亡使他陷入了虚无之中。由此,马洛意识到人的存在就是虚无。这一发现与存在主义是一致的:“虚无盘踞在人的心中 —— 像一条虫子”(《存在与虚无》,第21页)。 第五章主要论述自由和责任。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去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康拉德用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来塑造库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彻底毁坏了的库茨。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结论:通过上述各章对《黑暗的心》的分析,揭示出《黑暗的心》是一部存在主义的先驱小说,超前于存在主义者的作品,因为它从存在主义的观点来探索了人的生存状态:人在世界上的存在,人在世上经历的异化,荒谬和虚无,以及在充分运用自由追求自我价值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所以这部小说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文学之间的桥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薇娜;;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中的印象主义画面的构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杜明业;;身份的困惑——康拉德小说《吉姆爷》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杨文;;浅议康拉德小说中的神秘人物——马洛[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4 杨欣欣;杜明业;;论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建构[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5 刘少杰;;剖析约瑟夫·康拉德的独特创作风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6 刘军艳;蒋晶;;论《诺斯特罗莫》中的道德内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李强;;海子与康拉德悲情意象的建构[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8 王婷婷;;康拉德与帝国主义:以《台风》为个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9 李昂;;《诺斯特罗莫》的意义[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10 赵晓颖;;《吉姆爷》中的二重性及其根源探析[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倩;;谈康拉德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选择[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易敬松;伍忠良;;双船地震方法技术难点简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吕洪灵;;《黑暗的心》:从叙述结构至语言与现实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一中;康拉德与剑桥大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江文兵;希尔顿Doubletree首入北京[N];北京商报;2007年

3 吴哲邋张启;波兰团秀美食 领事力推“必高思”[N];南方日报;2008年

4 岳志勇 王文阁;康拉德·魏德曼——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友好使者[N];陕西日报;2002年

5 潘小松;童年的约瑟夫·康拉德[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吴晓梅;环保要以客人为本[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孙喜庭 实习生 侯颖 本报记者 李兵;德国老专家情系中国企业[N];锦州日报;2006年

8 阮炜;回应多事的百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夏斐;文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N];杭州日报;2008年

10 刘钢;世界贩卖人口犯罪活动日渐猖獗[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萍;康拉德与浪漫主义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3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陈广兴;康拉德小说情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9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峥;用存在主义解读康拉德《黑暗的心》[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邓建英;《黑暗的心》之女性主义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旭彩;康拉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4年

4 吴宜平;从文本叙事结构角度解读《黑暗的心》[D];浙江大学;2010年

5 朱洪祥;异化·疏离·孤独:解读康拉德的现代主义小说《黑暗的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超;康拉德的复调:对《黑暗的心》的巴赫金式解读[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7 李鹏;康拉德小说双希文化冲突的表现及原因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红;论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生态观与生命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顾琰菲;康拉德《密探》中的狂欢世界探微[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杨露yN;疏离与责任:康拉德精神之核[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93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93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b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