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张芸的汉译本《守望之心》
发布时间:2021-04-02 18:32
小说《守望之心》于2015年出版,是美国著名作家哈珀·李人生中的第二部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续集。2017年1月,张芸将《守望之心》翻译成中文,原文本和汉译本一经上市,都进入畅销榜,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国内学者对张芸的翻译《守望之心》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选取张芸的汉译本《守望之心》作为研究对象,拟采用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作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适应选择”作为思想来源,该理论创造性地将生态学引入翻译领域,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多维度适应,并不断做出适应性选择的过程,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基于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本文首先从原文、译者和译文三个角度探讨了张芸汉译本《守望之心》翻译的生态环境。其次,分析了译者是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做出适应性选择。在语言维上,张芸注重词语表达、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及文体特征的翻译;在文化维上,基于分析两国宗教、历史、教育、政治等文化的不同,张芸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在交际维上,张芸努力实现原文文本的交际意图。同时,由于中美两国存在一定语言文化差异,因此译本存在一些不符合这一理论的翻译,对此笔者做出了指正。本文旨在分析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并验证生态翻译学这一新兴理论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适用性。同时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哈珀·李两部不朽作品的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703727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I0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Eco-translatology
2.2 Studies on the Novel Go Set A Watchman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Origin of Eco-translatology
3.2 Main Contents of Eco-translatology
3.2.1 Translator-centeredness
3.2.2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3.2.3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3.3 Other Key Terminologies in Eco-translatolog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Go Set A Watchman
4.1 The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of Zhang Yun’sTranslation of Go Set A Watchman
4.1.1 The Source Text System
4.1.2 The Translator
4.1.3 The Target Text System
4.2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of Go Set A Watchman
4.2.1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4.2.2 The Cultural Dimension
4.2.3 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4.3 Inappropriateness in Zhang Yun’s Translation of Go Set AWatchma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MA Education
Acknowledgemen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重明;;四种不同汉译本的比较[J];金陵神学志;1997年02期
2 袁咪咪;;关联理论视角下《追风筝的人》翻译策略分析——以李继宏汉译本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3 许元勇;阮兴武;;从《麦琪的礼物》两种汉译本分析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J];铜陵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曹秀萍;;也谈“误读”与“乱译”——以美国《独立宣言》汉译本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5 王千石;吴凡文;;《满文老档》汉译本比较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三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J];黑龙江史志;2015年01期
6 陈献;;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对比分析《飘》的两个汉译本[J];校园英语;2017年22期
7 王菲;;“瑕瑜共见”——浅析《京华烟云》第一个汉译本[J];长江丛刊;2017年19期
8 刘燕繁;;文学作品中的误译分析——以《红与黑》的汉译本为例[J];科技信息;2012年28期
9 刘书梅;;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汉译本[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何琴;;《德伯家的苔丝》及其三种汉译本的比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703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0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