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学与共通:布朗肖他者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6:59
【摘要】:“他者”是当代思想的关键词,体现着对主体性、同一性、逻各斯的反思。哲学出身的法国作家、批评家、思想家莫里斯·布朗肖,另辟蹊径,以对“书写”的不懈探索,去挖掘在文学中接近“他者”的可能性,并以此对法国思想界产生了持续、深刻的影响。而他对于“他者”的关切,是和现代以来的政治困局、精神危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因而也与法国思想脉络中“共同体/共通体”的问题息息相关。本文第一章首先以“共同体”的问题切入,指出同一性关系中内蕴的权力话语,以及始终存在的分隔、排除机制;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在“同一”中引入“他者”,以此展开对列维纳斯、巴塔耶等人工作的梳理和分析;他们的思考与布朗肖相交织,而他们所面临的矛盾都指向了布朗肖的“他者书写”。第二章以布朗肖的“书写”为核心,通过其描摹的书写神话串联起对“他者书写”的探索,并结合其文学作品对文学书写中的共通状态进行描绘。其中,“塞壬之歌的召唤”探讨了书写的源起状态;“俄耳甫斯的目光”彰显了文学语言的双重否定性;“格拉胡斯的垂死”展示了于外部的死亡中共通的体验。另外,布朗肖的“他者书写”,始终涉及着“中性”这个关键词,其源于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晦暗言说方式。在第三章中主要探讨由“他者书写”所形成的共通状态。通过书文的阅读延展出了“书文的共通体”;布朗肖本人以对杜拉斯文本中“情爱”的探讨,提出了“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最后,就“共同体”和“共通体”的关系而言,我们需要同时把握二者,保持差异与沟通的无限循环。布朗肖以其对书写的深刻的领悟、缜密的思考,将我们带向了属于文学的,源初的沉默和无限。并且以文学的书写体验,向我们彰显了“可能的不可能性”的空间。以此,我们得以拥抱文学之力,向未来敞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耿幼壮;;文学的沉默——论布朗肖的文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5期

2 汪民安;;友谊和语言中的沉默——福柯对布朗肖的解读[J];求是学刊;2014年02期

3 朱玲玲;;走出“自我之狱”——布朗肖论死亡、文学以及他者[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4 葛体标;;元伦理居住的法则: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J];理论界;2013年04期

5 吴琼;;康德同萨德:拉康的绝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顾红亮;;作为他者的上帝——列维纳斯哲学中的上帝概念[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7 陈晓明;;文学,在法的前面——解析德里达关于文学与法的观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莫伟民;福柯思想渊源梳理[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汪民安;乔治·巴塔耶的色情和死亡[J];读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葛体标;;现代性法则的危机:荷尔德林与当代的回应[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七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玲玲;“自我之狱”与“外边”[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吉光;主体的流亡—布朗肖小说《黑暗托马》中的主体与他者关系问题[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王丽芳;论布朗肖《文学空间》中的写作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9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29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