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理论视角下《嘉莉妹妹》裘柱常汉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9:19
【摘要】:本文旨在从翻译操纵理论的角度对裘柱常《嘉莉妹妹》汉译本进行研究,着重探讨操纵理论对译本的选择以及译者在《嘉莉妹妹》具体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层面的交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研究重点由语言内部向语言外部拓展。勒菲弗尔引入一个重要概念“改写”,指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改写往往受两大因素的限制:意识形态与诗学。意识形态主要是从政治因素、社会地位、译者个人政治立场、主流意识与个人意识方面来限制和引导译者的创作;而诗学则是译者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文化体系:译者往往会对译作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使其符合译者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或受大众欢迎的诗学,以使译作被更多读者接受。本文以操纵理论为指导,运用描写性和归纳性研究方法分析裘柱常《嘉莉妹妹》汉译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就译本选择层面而言,译者所选取的译作内容为资本主义批判题材,主题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建国以后中国政府机关与相关部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译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实质的刻画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原作中行文风格流畅,通俗易懂,适用于向普通大众普及文学,符合中国当时的诗学观;译作契合出版商的需求,能扩大读者群,使赞助商经济效益最大化。第二、本文从意识形态层面对《嘉莉妹妹》汉译本中译者翻译策略如何受到主流与个人意识形态影响的分析中得出:译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通过变译形式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对原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以使译本更符合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语言层面改写具体表现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以及人物形象段落中字与词组,而文化层面主要为外来文化中特有事物、人名与地名等。第三、本文从诗学层面出发对《嘉莉妹妹》汉译本进行分析得出:译者会平衡个人与外部因素以适应宏观环境,在具体翻译过程中选择朴实语言以适应主流诗学观,译者翻译中所选用的方言口语词汇与四字成语结构体现了作者个人诗学观也会对文本改写产生影响。总而言之,在进行翻译材料选择以及具体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受到所处时代中主流与个人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取、翻译策略以及语言风格的选择。本论文通过大量实例证明操纵理论可用于分析特定时代背景下原作译本,且对如何运用操纵理论进行文本分析有一定借鉴与启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734237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兵;;安德烈·勒菲弗尔译学思想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彭春辉;;从《嘉莉妹妹》两个中译本看片面追求形式对等的局限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张志强;;翻译观与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06年03期
4 谷秀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译者的主体性意识[J];外语教育;2005年00期
5 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6 孙艺风;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7 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1期
8 赵宁!300300;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9 董务刚;忠实畅达灵活巧妙[J];中国翻译;1996年01期
10 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婧华;从译者主体性看《嘉莉妹妹》两个汉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3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3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