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由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所著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出版后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王安忆运用大量的意象作载体,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浓缩在弄堂小舞台,并通过对王琦瑶等日常生活的民间书写,写出了女性的上海、日常生活的上海、怀旧的上海,这部作品也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由白睿文和陈毓贤合译的英文版也于2008年出版,并受到了西方文学界好评,这不仅是对原著小说的肯定,也是对两位译者精彩翻译的肯定,所以《长恨歌》的英译本在文学翻译领域也是值得研究的对象。译文读者发现原文与译文中存在许多差异或偏离均可以用翻译转换理论解释。除此之外,卡特福德于1965年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将“转换”分成了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种,并强调了成分分析和翻译对等。还论述了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长恨歌》翻译中的转换或偏离并证明了此理论在汉译英小说中的可行性。由于翻译转换理论只适用于句子层级及以下的翻译,所以为了突出转换的概念并使研究更加全面,本文打算从宏观角度对小说的翻译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韩礼德提出的衔接手段延展出语篇转换的概念,其次借助刘卫东的“cultural transformation”延展出文化转换的概念。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摘自《长恨歌》以及英译本的翻译实例。笔者从层次转换,范畴转换,和新延展的篇章转换、文化转换角度出发,论述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研究表明翻译转换理论可以帮助译者在忠实传达出原文的主旨和风格的前提下,产生更加流畅通顺的译文,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语篇、文化等因素。笔者认为,翻译转换理论应重新受到重视,并希望能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为汉英翻译实践提出更多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Research significance
1.5 Research method
1.6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 on Chang Hen Ge
2.1.1 Introduction of Chang Hen Ge
2.1.2 Writing style of Wang Anyi
2.1.3 Research on the novel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2.2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ang Hen Ge
2.3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2.3.1 A Review of Catford’s Theory
2.3.1.1 Formal correspondence and textual equivalence
2.3.1.2 Rank scale and units
2.3.1.3 Untranslatability
2.3.2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abroad
2.3.3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in China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HIFTS APPLIED INENGLISH TRANSLATION
3.1 Level shifts
3.1.1 Tense and aspect
3.1.2 Number
3.2 Category shifts
3.2.1 Structure shifts
3.2.2 Class shifts
3.2.2.1 Verb
3.2.2.2 Preposition
3.2.2.3 Adjective
3.2.2.4 Adverb
3.2.3 Unit shifts
3.2.4 Intra-system shifts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EXT AND CULTURE SHIFTS APPLIED INENGLISH TRANSLATION
4.1 Text Shifts
4.1.1 Reference
4.1.2 Substitution
4.1.3 Ellipsis
4.1.4 Conjunction
4.1.5 Lexical cohesion
4.2 Culture shifts
4.2.1 Cultural zero
4.2.2 Cultural correspondence
4.2.3 Cultural intercours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帅;;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英汉译本探究——以呼啸山庄汉译本探究为例[J];校园英语;2017年02期
2 朱虹燕;;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的优势和不足——兼论文化移植和信息补偿的重要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毛菁菁;;翻译转换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以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1期
5 孙婷婷;;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汉英翻译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3年24期
6 吴峗;;上海书写的海外叙述——《长恨歌》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J];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7 吴峗;;中国当代文学译介伦理探讨——以白睿文、陈毓贤英译《长恨歌》为例[J];中国翻译;2012年03期
8 郑淑明;曹慧;;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11年04期
9 毛文涛;;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蕙;;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露;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长恨歌》英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钟媛;简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D];西南大学;2013年
3 傅瑜;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中海派文化的重现[D];复旦大学;2012年
4 林茵茵;论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局限[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40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4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