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老残游记》谢迪克英译本的“译者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9:06
【摘要】:《老残游记》是一部清末中篇小说,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刘鹗的代表作。该小说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在众多《老残游记》的英译本中,谢迪克译本更多地采用异化策略,尽最大程度在译本中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并且谢译本中的插图以及文后的注释,开启了西方读者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方便之门。译者谢迪克是一位严谨的西方汉学家,在翻译《老残游记》前期,走访了刘鹗的儿子,了解了很多有关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相关信息,在译著中译者写了长长的译序和详细的注释(这些注释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在翻译时,谢迪克本着“努力做到紧靠原文,又一直关注英语的可读性”的翻译精神,努力将《老残游记》中所蕴含的独特中国文化较为保真地呈现在英译文中,同时尽力在原语和译语之间保持最佳的生态平衡。可以说,译者谢迪克在很多情况下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译者责任”。然而,经笔者详细研究发现,在翻译该著作的过程中,译者谢迪克也难免出现未能成功履行“译者责任”的失当之处。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翻译过程中的翻译行为是以译者为‘中心’主导的。”(胡庚申,2013,p.86),译者有责任对与翻译活动相关的“诸者”承担责任,即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培育译语生态,关注译本的接受度和传播度,寻求译本的“生存”和“长存”。鉴于此,笔者选取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理论,对《老残游记》谢迪克译本中的“译者责任”履行和未履行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从“译者责任”的履行方面来看,译者谢迪克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成功履行了自己的“译者责任”,即对翻译生态环境的“补建”、对原语及译语生态的适当调整和对“翻译群落”的动态调整,为译语读者提供了优质的英译文;从“译者责任”未履行方面来看,译者谢迪克在翻译时主要有以下三个失当之举,即部分语言生态失衡、部分文化生态失衡和部分交际生态失衡。另外,针对谢迪克未能成功履行“译者责任”的失当之举,论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这些具体的解决对策,为谢迪克译本中的失当译文提供修改性的译文。笔者希望通过该论文的研究能够为生态翻译视阙下“译者责任”的研究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希望能为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毅;薛晓林;;从《老残游记》看文学作品中摹声修辞格的英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魏平;;涉华社科图书中中国元素回译的“忠实”原则——《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译后[J];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3 李庆明;赵颖;;传播学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究——以《老残游记》两译本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陈连贵;;从“译者责任”到“翻译伦理”——文学翻译标准再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唐小红;杨建国;;叙事学视野下的《老残游记》及其英译本初探[J];外国语文;2011年S1期

6 陈志杰;易松明;;译者责任的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罗兰;;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林语堂译作《老残游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郭娟;;“功能对等”在文学翻译作品中的凸显——浅谈杨宪益译《老残游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9 高峻;韩丹丹;;从目的论视角看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责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莹;;从《老残游记》的英译来看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742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42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