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诗学视阈中的早期唐诗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4:21
【摘要】:本论文试图将早期唐诗英译,即从19世纪起始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历史区间,参与唐诗英译的译者和译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该研究试图突破翻译本体论藩篱,综合运用文化研究、形象学、新批评、译本比较等理论和方法,将译本放回到历史文化语境,和中西诗学交融的语境中去考察,从而在文化诗学视阈中梳理早期唐诗英译的源流,厘清翻译策略流变走向。本文尝试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起来,考察历史变迁所造成的中西文化交际背景之演变,对译者的翻译策略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在译本的文化身份和诗学特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分析19世纪至一战前,第一代早期译者在欧洲中心主义的语境下,面对固化的东西方文化等级制,如何以西方诗学观照和改写唐诗,并将英译唐诗套用入英诗诗体,进行节奏和音律上的转化,最终尝试以归化英译之方式,将英译唐诗纳入经典英诗体系。 第二章梳理欧洲和英帝国霸权极盛时期,英国人通过他者想象所建构的四类中国形象,即“非人之中国”、“野蛮之中国”、“古代之中国”和“臣仆之中国”,分析早期译者面对这些中国形象,所分别具有的反应,包括反叛、默认或接受等,并进一步结合译本细读,探究译者的反应对唐诗英译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从宗教文化角度出发,就早期译者对唐诗的译介方式进行历时性研究,从而揭示出,在西方文明于19世纪末达到巅峰,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中,早期译者对唐诗中宗教元素的译介经历了基督教化改译、保留中国本土宗教身份、非宗教化改译三个阶段。 第四章进一步分析,随着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明优越论的衰退,中西文化互补论的兴起,从一战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早期译者如何开始以异化策略取代归化策略,重视保留唐诗的诗学原质与诗体形式,并通过唐诗的异化英译本参与到英诗现代化运动中。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746085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珂;有体与无体:中西方自由诗的本质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傅浩;;自由诗[J];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3 许渊冲;译文能否胜过原文?[J];教学研究;1982年02期
4 罗志田;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J];历史研究;1996年06期
5 潘玮琳;;19世纪的表述中国之争:以密迪乐对古伯察《中华帝国纪行》的批评为个案[J];史林;2010年04期
6 李珊;;江亢虎北美传播中国文化述论[J];史林;2011年02期
7 江岚;罗时进;;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葛桂录;一个吸食鸦片者的自白——德·昆西眼里的中国形象[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江岚;罗时进;;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傅浩;论英语自由诗的格律化[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746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4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