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狄金森诗歌“互文”意象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0-07-30 09:45
【摘要】:狄金森诗歌翻译中,除了音韵、节奏、句式、风格发生变化之外,意象同样发生变化。意象的变化,意味着不仅是代表意象的词在字面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该词背后以及周边意义所发生的变化。这种“背后以及周边意义”就是本文讨论的意象的“互文性”,而“背后以及周边意义所发生的变化”就是意象的“互文性变化”。本论文尝试将互文性视角结合进狄金森诗歌意象的翻译研究,分析狄金森诗歌意象在翻译中发生的互文性变化,以及造成互文性变化的原因。论文以狄金森诗歌中互文性特征较明显的花园、圆、颜色三类意象作为代表,以文本细读和对照分析的方法分析三类意象在翻译中的具体互文现象,将译本和原文本、各译本之间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出经由意象翻译所形成的译者、作者、读者,以及文本、文化、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互文性循环运动。绪论部分,梳理狄金森诗歌研究现状、我国翻译研究现状,阐释互文性视角下翻译研究的新方法,并说明本论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一章,从狄金森诗歌中的花园意象入手,通过译本与原文本、译本与译本的对比,显示出译者对狄金森诗歌花园意象还原的多少以及译者之间阐释的差异,分析花园意象在翻译中的互文性变化及其原因。第二章,追溯圆意象的文化隐喻和在狄金森笔下的别样意义,通过互文现象分别讨论圆意象翻译的互文性增加和减少,以及互文性变化的原因。第三章,追溯颜色意象在源语言文化中的互文意义,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照分析,讨论颜色意象翻译的互文性变化及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046;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琳;;互文视域下文化意象符号的解构与重构——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2 张秀娟;;宏观互文性视角下的《围城》英译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3 顾晓辉;;艾米莉·迪金森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传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4期

4 阮敏桑;;“神圣之伤”:论狄金森诗歌中“死亡”的认知意义[J];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5 周建新;;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康燕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4期

7 李j木;;狄金森与中国——跨文化传播、想象与理解[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01期

8 舒奇志;;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8期

9 周建新;;美国艾米莉·狄金森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10 刘晓晖;;百年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管窥[J];国外文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晶;自然原型意象视阈下狄金森与李清照诗歌的异同对比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温舒;互文性视角下《山月记》的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王和平;狄金森诗歌汉译中的意义流变[D];北京大学;2012年

4 刘芸;艾米莉—迪金森的“死亡诗”之隐喻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黄超楠;论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系统及其原型意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贾纪红;狄金森诗歌中的变异与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安芳;互文性与翻译[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宝俊;从互文性角度看典故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5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75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