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观照下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本异化翻译策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轶;;《呼兰河传》:基于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教学[J];名师在线;2018年34期
2 侯奔奔;;发现与区别中的艺术——侯国良《呼兰河传》品读[J];美术观察;2019年04期
3 沈林香;;探寻文字背后的魅力——《呼兰河传》(节选)教学案例例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年04期
4 丁宇灵;;残存和泯灭——记《呼兰河传》[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5 顾卫国;;从叙述手法解读《呼兰河传》(节选)的思想感情[J];语文学习;2008年06期
6 柴扉;;《呼兰河传》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12年27期
7 张寻;;挖掘《呼兰河传》中的语文教育价值[J];文学教育(上);2017年08期
8 罗英华;欧碧;;萧红《呼兰河传》清寂笔调及成因[J];黑河学刊;2017年02期
9 赵雨阳;;浅析《呼兰河传》的艺术魅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10 邹建英;;从“三喻文化”视角解读《呼兰河传》的婆媳冲突[J];龙岩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华洋;;近十年来对萧红《呼兰河传》的研究综述[A];荆楚学术(第二辑)[C];2016年
2 罗君;周鸿祥;;“文学与乡土”专题研究[A];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成果集(语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大草;反辽阔[N];文学报;2017年
2 高丽敏;灵岳寺[N];北京日报;2017年
3 谭艳;阅读:打开生命的天空[N];联合日报;2017年
4 彭程;难忘的《呼兰河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田泥;《呼兰河传》:澄明与启示[N];文艺报;2009年
6 邹经;《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两种“童年视角”[N];中华读书报;2016年
7 张好好;文学之域[N];文艺报;2018年
8 李美蓉;不屈的呐喊[N];新华书目报;2018年
9 任红珊;得法于课内 拓展于课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屠岸;刘莲丽笔下的散文美[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子元;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梦婷;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呼兰河传》的英译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2 胡卿萱;后殖民理论观照下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本异化翻译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林芝林(WARIN LIMTRAKUL);中国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翻译实践及翻译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刘慧敏;文学文体学视角下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的反讽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5 莫艳珍;《呼兰河传》的对照修辞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邵慧君;中国民俗文化的创造性外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宋林林;《呼兰河传》葛浩文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杨春霞;变译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9 赵夏阳;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10 王娇;葛浩文《呼兰河传》不同英译版本的比较分析[D];扬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7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7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