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波德莱尔在中国的四种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2:35
【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译介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的一个高潮,波德莱尔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他的艺术观念和文学创作中包含的革命性与当时中国社会破旧立新的历史诉求不谋而合。因此中国的译者和研究者从自身需要出发,对波德莱尔进行了具有个人倾向的译介和研究,这些译介和研究成果直接决定了普通读者对波德莱尔的认知。随着中国社会革命的推进、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波德莱尔的译介和研究也几经变化,并且摆脱了早期研究中过于注重开掘其革命性特征的窠臼,开始走向全面和深入,这种变化使得普通读者对波德莱尔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可以看出,波德莱尔的译者和专业研究者对其在中国形象的形成过程中处在最为关键的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五四”以来波德莱尔的译者和专业研究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从而廓清波德莱尔中国形象研究中的一些根本问题。通过对“五四”以来波德莱尔的译者和研究者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他们为波德莱尔勾勒出四种形象:第一种是“恶魔诗人”,第二种是“颓废诗人”,第三种是“审美现代性的推动者”,第四种是“都市漫步者”。本文将以分析这些形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文本为研究内容,勾勒出波德莱尔在中国的形象之形成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雅;;波德莱尔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2 杨玉平;;波德莱尔与“前朦胧诗”写作[J];世界文学;2015年06期

3 ;作品集[J];艺术界;2016年06期

4 程勇真;;波德莱尔自然观审美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6年33期

5 余培培;;美学视野下对波德莱尔苦难书写的审视[J];青年文学家;2017年14期

6 ;新书推介[J];青春;2017年05期

7 钟晋芸;;波德莱尔死亡意识的成因以及他笔下死亡的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7年05期

8 付琬珊;;浅析波德莱尔《恶之花》中隐喻意象的契合[J];北方文学;2017年08期

9 石小卉;;浅析波德莱尔的《腐尸》[J];北方文学;2017年20期

10 薛振海;;薛振海散文诗[J];散文诗;201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关娜娜;;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陌生化方式[A];2017中国·厦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李金佳;;波德莱尔散文诗中的叙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伟驰;;史维登堡契合论与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歌之关系[A];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二十一辑)[C];2016年

4 徐娜婧;;孤独的寻美之旅——读沙尔·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盼盼;;试论梅里美的现代性审美观——以《卡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波;亦庄亦谐的波德莱尔[N];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波德莱尔的城市诗歌与抒情诗的现代转型”负责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刘波;波德莱尔与现代城市诗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3 曾靖皓;《回忆波德莱尔》:勾勒手捧“恶之花”的诗人[N];文艺报;2011年

4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N];学习时报;2011年

5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张泠;枷锁中的波德莱尔[N];南方周末;2004年

7 沈大力;与海地姑娘论波德莱尔[N];文艺报;2014年

8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韩猛;批评的真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2 赵禹冰;新时期美学译文中的“现代性”概念研究(1978-1992)[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顺顺;波德莱尔在中国的四种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王婧;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美的理想[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3 居悦;论波德莱尔的二元性[D];南京大学;2012年

4 廖志亮;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贵州大学;2009年

5 孙越;波德莱尔笔下的流亡者形象[D];南京大学;2017年

6 马栋;论波德莱尔精神领域“整体性”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吴燕南;波德莱尔:十九世纪法国诗歌中的“现代生活的画家”[D];复旦大学;2014年

8 谈珩;从挥之不去的“无聊”之病试观波德莱尔“现代性”之一百五十年[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达威;现代性语境下波德莱尔的信仰危机[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10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2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82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