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解放
发布时间:2020-09-03 07:16
审美解放(aesthetic liberation)是解放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既涉及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等所有文学理论层,又贯穿传统、现代、后现代等理论发展演变的始终。审美解放作为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具有穿透力强、辐射面广的特点,对于从多方面考察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审美解放的含义入手,确立全文的理论基点和框架结构;围绕理论基点,立足中国文学现实和文化状况,深入剖析审美解放的生成、实现和困境;以点带面,举例论述审美解放在政治语境中的表现;将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与社会现实、学术前沿相结合,使审美解放研究趋于深入。导论部分,梳理中西语境下审美解放的异同,阐述审美解放的含义,提出审美解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解放,是人类在政治解放、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的基础上,通过文学、艺术等审美手段不断改变现实、实现审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活动,是人类对政治规训、经济制约等外在限度的超越。第一章论审美解放的生成,从个体生命、社会形态和历史演进三个层面分析审美解放的生成机制。审美解放的生命生成,以现实的个人为基本依据和依靠力量。主体力图从旧的审美关系或非审美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全面丰富的审美关系,使个人的审美需求、特性和发展得到充分满足和实现。审美解放在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和理想社会的历史演进中,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和生成方式。第二章论审美解放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解放,包括终极关怀、精神追求和艺术创造等。审美解放把人从功利、世俗等羁绊中解放出来,提供了可以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其实质是审美促成人的和谐关系。审美解放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统一,并通过艺术创造来完成,借助艺术创造能够满足人类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对抗或适应外在世界的压迫、缓解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分裂,审美地反映和把握世界。第三章论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文学研究是一种审美解放,其使命就在于运用文学概念、方法和理论来论证文学对人类解放的意义,指明“解放”的必然路径,树立实现“解放”的宏伟目标,描摹审美解放所能抵达的理想状态,并通过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来完成。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寻找某种永恒、有效的模式,希望以此解决一切文学问题,获得审美的解放和自由,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变革”、“进步”和“创新”,最终可能导致虚无主义。边界意识在对传统形而上学及其元意识的反驳中显现,是一种新的哲学意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文学研究的边界意识在宏观上可以分为语言层面、知识层面和价值层面,在微观上包括政治边界、经济边界、社会边界和文化边界。第四章论政治语境中的审美解放,以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实践为例,剖析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政治审美因素,厘清审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指出审美解放的政治实现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即“何种政治”、“谁之文学”、“如何审美”,分别对应政治语境、政治诉求和政治审美因素。第五章论审美解放的困境,涉及“欲望”陷阱、“理论”嬗变和“反理性”思潮等。欲望叙事具有审美解放的功能,但过度阐释就会陷入“欲望”陷阱。“理论”是审美解放的重要依托,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经历了被遮蔽、被神化、被解构的过程,“理论”嬗变影响了审美解放的实现。“反理性”思潮是对审美主义的批判性反思,它的产生既有必然性,也有盲目性,容易走向审美解放的反面。结语部分,重申审美解放作为人的解放,已经成为当前文艺学、美学和文学批评的无意识,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视角加以审视和思考。审美解放远未完成,审美解放研究前路漫漫。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01
本文编号:2811132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纪;;论中国社会早期审美时空格局的形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吴学国;;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高永年;何永康;;论百年中国新诗之叙事因素[J];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4 朱崇才;;词体章法形式及其审美特质[J];文学遗产;2010年01期
5 徐子方;;审美解放与艺术变迁——兼谈中国艺术史的分期问题[J];艺术学界;2009年01期
6 陈晓明;;壮怀激烈:中国当代文学60年[J];文艺争鸣;2009年07期
7 杨霓;;现代审美主义救赎刍议[J];学术探索;2009年02期
8 陆贵山;;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10 张强;;在追问自然中拷问精神[J];江海学刊;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傅谨;;审美批评的限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本文编号:2811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1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