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红高粱家族》中的陌生化书写及其在葛译本中的再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6:1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并将其系统化的一个理论,该理论指出文学作品中作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陌生化的写作技巧,以此来提高作品的文学性。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开启了新历史主义的书写,其陌生化的语言特点以及奇异化的叙述视角为小说叙述增添了不少亮点。葛浩文对这部作品的翻译更是将它介绍给了全世界的英语读者。而文学作品的翻译相比非文学作品的翻译较难,原因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及其陌生化特征。因此,原作的陌生化手法是否在译作中重现是衡量一部译作质量的关键。从陌生化理论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比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的陌生化手法及其在葛译本中的再现,总结出葛浩文对《红高粱家族》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效果及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此论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对《红高粱家族》及其英译本做出简要介绍,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分别梳理了当前《红高粱家族》和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研究成果及现状,以及对陌生化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第四章则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修辞层面以及文化层面进行对比分析《红高粱家族》陌生化手法在葛译本中的再现效果。第五章是对葛译《红高粱家族》中对原作陌生化再现的反思。本章包括两部分:一、总结葛浩文在翻译陌生化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发现在词汇层面,译者主要通过创造新词,模仿以及直译的方式来再现原作的陌生化搭配及其选词。在句法以及修辞层面,译者则主要使用类比式翻译保留原作的独特句式和陌生化的修辞手法。在文化层面,译者则使用模仿翻译,尽量保留原作中的文化意象,同时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陌生化效果的流失。二、分析葛浩文在翻译时省去未译的部分对译作再现原作陌生化风格的影响。第六章总结了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中对其原作陌生化风格的再现情况,即译者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陌生化,同时,译者在翻译时有多处省去未译,这就造成了原文中一些意象的流失,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译作对原作艺术手法的完整再现。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海霞;;前景化视角下《红高粱家族》中颜色词的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5年22期

2 曾芳园;贾德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的方言英译[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孙国华;;陌生化语言与陌生化语言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10期

4 吴秀群;;《红高粱》语言陌生化手法及其在英译本中的再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5 温瑜;;再论莫言小说的陌生化艺术——以《红高粱家族》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吕敏宏;;论葛浩文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J];小说评论;2012年05期

7 杨燕;;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新探[J];俄罗斯文艺;2012年02期

8 谢延秀;;中国文学中的陌生化理论及实践举隅[J];学术交流;2011年09期

9 王西强,张笛声;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从《红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海凌;“陌生化”与文学翻译[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娟;布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2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22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