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西游记》与《巨人传》的底层审美趣味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5:42
   “底层”是一种叙事方式,它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知识分子对于他们所承受的现实生活的反应和诉求。“趣味”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趣味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体验、创造。《西游记》以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为故事线索,用游记的方式记录了路途中的各种遭遇,用荒诞、离奇的想象体现出底层民众对于颠覆阶级、打破自我的希求。而《巨人传》则是通过三代国王的生平经历为串联,描绘出一幅荒诞却富有民间广场文化气息的画面,其中同样传达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诉求。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底层审美趣味方面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底层趣味创作者身份的探源以及他们创造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重点对边缘生存者——孙悟空、猪八戒等的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其中又分为边缘化的中心人物和中心化的边缘人物两个方面;对广场上的生存者——高康大等的形象则着力于通过欧洲狂欢节历史上的巨人形象及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进行分析。第二、对底层趣味表现方式的解读,近些年的底层叙事研究,“生存苦难”“人生挣扎”成为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但是《西游记》和《巨人传》却为我们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近代底层叙事的、别具趣味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为现在的底层文学作品中只描写底层苦难却不能俯身融入底层生活之中,进而导致文学创作不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欣赏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叙事范例。第三,对底层趣味产生原因进行了多层面的剖析。两部小说在生存愿景方面的诉求高度的一致,具体表现在对对生存层级秩序的颠覆、对欢笑人生的向往、对越界交往的渴求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西游记》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表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比较少见而独特的。第四点,在以上三大点的研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底层趣味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比对,进而对两部小说的底层趣味母题进行了粗浅的总结:救赎母题、狂欢母题、以及社会母题。这些相同的叙事母题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来的相似的文化风味,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层面的对两部作品进行认识和审美。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I106.4-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淑娟;;试论《巨人传》中的教育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金鹏;;笑的意味——对《巨人传》“笑”的思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9期

3 刘育根;;刺向封建社会的利剑——《巨人传》思想内容探析[J];文教资料;2008年20期

4 石瑶;周一涵;舒秀花;;生活中的巨人——读《巨人传》有感[J];金田(励志);2012年01期

5 张涛;苏亚彬;;《巨人传》的人文内涵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启示[J];芒种;2013年11期

6 陈楠;;浅析《巨人传》中的贝多芬[J];参花(下);2013年08期

7 焦宏丽;;民间的巨人——浅谈《巨人传》中民间诙谐文化的语言表征世间[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8 刘大涛;;试析《巨人传》中巴奴日的个人主义道德观[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9 叶文斌;;专制教育下的离经叛道——《巨人传》中的教育思想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10 唐俊峰;;《巨人传》中的事与理——兼论西学研究的整全视野[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晋悦;中华书局海内外引智打造“巨人传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保云;拉伯雷《巨人传》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馥宁;《西游记》与《巨人传》的底层审美趣味对比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赵玮玮;荒诞戏谑下高扬的“巨人精神”[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2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22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