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诗之“道说”对“此在”之思的承继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0-11-21 03:45
【摘要】:在其学术生涯的前期,海德格尔所探究的存在理论,尤其是此在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他后期的学术路径。他本人的学术道路虽在表面上具有断裂式转向的特点,但其所关注的中心论题却是一以贯之的,即人的存在问题。本文立足于其前期思想中的此在理论和后期关注的诗歌及语言的道说,试图通过理论阐释和概念辨析的方法溯源诗之“道说”的发端,并理出一条此在之思在其学术发展中的大致轮廓。此在是存在的现身样态,分有存在的特性,是我们之为我们的存在,具有日常性和时间性两大特征。此在存在于世界之中,与他人和事物共在,更多地表现为常人和操心的状态。除此,它还具有被抛的性质,向着死亡而存在。作为此在现身情态之一的语言,它勾连着此在和存在,具有道说的特征。道说,即是对存在的言说。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的道说更多地是经由诗歌,诗歌将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所以,语言的道说就是诗之道说。诗之道说,道说着存在的声音和此在处身的这个四重结构整体的“贫困时代”,并不断给人指出了一条筑造以栖居的澄明之路。这一切的达成,主要经由了常人到诗人、此在被抛到筑造以栖居和语言作为传达到语言作为道说等理论和概念的承继与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0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
    一、存在的遗忘与此在
        (一)存在的遗忘与重拾
        (二)存在与此在
    二、此在与日常性
        (一)存在于世界中
        (二)用具与世界现象
        (三)与他人的存在和常人
        (四)“在之中”
        (五)操心
    三、此在与时间性
        (一)向着死亡的存在
        (二)操心的源始时间性意义
        (三)时间性与日常性、历史性和时间内状态
第二章 诗之“道说”
    一、何为诗之“道说”
        (一)语言之为“道说”
        (二)语言的道说本质经由诗歌显现
        (三)何为诗之道说
    二、诗的本质
        (一)诗歌中的语言
        (二)诗歌以词语确立存在
        (三)诗的本质
    三、诗参与建构此在的存在
        (一)贫困时代诗人何为
        (二)人类栖居的四重结构整体
        (三)贫困时代人的现状和出路
第三章 诗之“道说”对“此在”之思的承继与完善
    一、常人和诗人
        (一)常人的由来和对此在存在的遮蔽
        (二)诗对此在的澄明
        (三)诗人对常人的超越
    二、由此在被抛到筑造以栖居
        (一)此在被抛的沉沦
        (二)筑造以栖居
        (三)二者的勾连
    三、语言作为传达到语言作为道说
        (一)语言作为传达
        (二)语言作为道说
        (三)二者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明玉;;教学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基于“存在者”与“存在”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约翰·卡普托;吴三喜;;玫瑰无意——对后期海德格尔的一种解读[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6年01期

3 陈静;;此在超越性研究[J];智富时代;2017年07期

4 刘兆清;;超自然的上帝多余[J];科学与无神论;2017年02期

5 童熹雷;;太阳脑(组诗)[J];青岛文学;2017年09期

6 胡波;;回到“存在”而重构“存在者”——关于生活儒学思想进路的一些思考[J];当代儒学;2017年01期

7 王硕;;论“纯阳终极形而上存在者”的设定——“生活儒学”三级架构视域下佛教的阴阳问题与判教问题[J];当代儒学;2017年01期

8 张首映;;论新闻是新异存在者的感性显现[J];城市党报研究;2011年03期

9 林可济;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9期

10 ;答陈乐湖有关母鹅交配等问题[J];中国畜牧杂志;198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2 蒋红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D];吉林大学;2003年

3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4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6 姜永刚;论审美政治[D];辽宁大学;2013年

7 李霞玲;海德格尔存在论科学技术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魏忠明;人的有限性及其根据[D];湖北大学;2017年

9 姬宁;康德对最高道德原则的寻求[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10 黄晓珊;“共在”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宏;诗之“道说”对“此在”之思的承继与完善[D];云南民族大学;2018年

2 滕磊;论海德格尔的此在[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石碧球;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颖斌;去蔽之真[D];山西大学;2004年

6 何建娇;环境伦理的情感之维[D];湖北大学;2016年

7 任敬;艺术之思在存在之思中绽出[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师庭雄;存在的事情[D];兰州大学;2005年

10 赵甜甜;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中的本质学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2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92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