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陶渊明在朝鲜的接受与传播 ——以《和归去来辞》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22 12:35
  朝鲜文人和陶是兼具文学接受与文化传播双重意义的现象,和陶诗作与和陶辞赋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本文首先通过归纳中国文学史上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论述,总结其在中国古代辞赋史上的地位;然后通过对朝鲜半岛高丽与李朝两个不同时期文人所作“和陶辞”的文本阅读,重点分析朝鲜汉文学对《归去来兮辞》的接受;最后整体阐述陶渊明诗文、辞赋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现代韩国人对陶渊明文学的重视与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单一作品分析法、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文学研究法、相关作品对比分析法等。关于和陶现象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并未囊括所有陶氏文学,“和陶辞”的研究目前尚属薄弱环节。作为陶渊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陶辞”这一特殊文体并未受到多少关注。而在海外陶渊明研究中,“和陶辞”亦难与“和陶诗”相较。朝鲜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频繁的政治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接受亦高于周边各国,和陶诗文创作是朝鲜文坛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和陶辞作亦多达四百余篇。但是,韩国学术界对“和陶辞”的研究却同样寥寥无几。陶渊明走进朝鲜半岛始于新罗时期的中朝文学交流,彼时,一大批文学作品...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朝鲜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与传播—兼与中国的比较
    1.1 古代文论中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评论
        1.1.1 中国文论中与之相关的评论
        1.1.2 朝鲜文论中与之相关的论述
    1.2 中国文人所作“和陶辞”
    1.3 朝鲜不同时期的“和陶辞”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朝鲜接受与传播的五种类型
    2.1 集字作诗
    2.2 以诗体作读后感
    2.3 和韵作辞
    2.4 以辞中意象入诗
    2.5 拈辞中事以为咏
3.陶渊明其他两篇辞赋在朝鲜的接受与传播
结论
附记:《桃花源记》在朝鲜的接受和传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许筠与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比较[J]. 王成.  绥化学院学报. 2012(02)
[2]二十一世纪以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研究综述[J]. 张悦.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1(05)
[3]近三十年《归去来兮辞》研究综述[J]. 陈芳.  九江学院学报. 2009(02)
[4]《归去来兮辞》在朝鲜朝国语文学中的接受与影响[J]. 李红梅.  东疆学刊. 2009(01)
[5]论韩国的第一首“和陶辞”——兼及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J]. 崔雄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6]二十世纪中日韩陶渊明研究信息概说[J]. 陈忠.  九江师专学报. 2003(04)
[7]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J]. 曹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8]韩国四十年(1954-1995)陶渊明研究概说[J]. 陈忠.  九江师专学报. 1996(02)

博士论文
[1]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 李红梅.延边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1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31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