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作者、资源、读者:叙事的修辞诗学

发布时间:2021-01-29 17:57
  本文通过讨论叙事交流阐述了修辞诗学的基本原则。首先,笔者建议用ARA(作者、资源、读者)模式取代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交流模式。ARA模型将作者和读者视为叙事交流的两个常量,将叙事中的文本元素视为变量。因此,作者可以安排一个叙事者也可以不安排,可以把事件定位在一定的空间中也可以不在,这取决于作者对哪些资源是实现其交流目的所需的评估。该模型还表明,作者和读者在交流中都有代理,作者可以选择建立多种交流渠道,并在渠道之间构建协同作用。读者通过影响作者的选择来发挥他们的代理作用。在亚里士多德所谈论的"可能的不可能性"和笔者所谈论的"跨界叙事"中,作者和读者的双重代理作用明显。在此情况中,作者违悖了事件和叙事的普遍可能性,读者要么没有注意到,要么不介意,因为叙事所展开的进程使得这一违悖现象为叙事整体增添了价值。概括而言,作者所构建的叙事进程将文本动力和阅读动力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阅读动力不仅成为文本动力的结果,而且往往成为文本动力的推动力量。 

【文章来源】:外语研究. 2020,3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作者、资源、读者:叙事的修辞诗学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鸭兔图

戴维,伤痕,真相,摩尔


从ARA模式及其对阅读体验的关注来看,下面两幅选自《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里的图(图2、图3)有三个与亚里士多德的神秘格言相关的显著特征:(1)隐含的戴维·斯摩尔在其叙事中违悖了控制因果关系可能性的主要逻辑;(2)真实读者和作者的读者都不大可能注意到这一违悖性或者被其困扰;(这一点表明笔者认为《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里斯摩尔把他的精神病医生哈罗德·戴维森博士描绘成《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白兔并不具有违悖性,这一点笔者将在下一段落中再次提及。)(3)隐含的斯摩尔对可能性的违悖提升了叙事的有效性。图3:戴维·斯莫尔,《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255)戴维森博士告知斯摩尔事实真相:“你妈妈不爱你”

戴维,真相,伤痕,摩尔


图2:戴维·斯莫尔,《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253)戴维森博士准备告知斯摩尔事实真相在《缝不起来的伤痕童年》中,主要的因果逻辑为回忆录的逻辑关系,这一逻辑关系允许对主观事实的表达最终是由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约束的。斯摩尔把精神病医生描绘成《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白兔先生并不违悖叙事的有效性,因为这是一个明显的虚构偏移,旨在捕捉医生和白兔之间关系的主观事实。相反,在戴维初次拜访时,精神病医生向他作出的声明违悖了叙事的可能性:因为没有一个可靠的精神病医生会做这种事,更不用说斯摩尔口中聪明的戴维斯医生了。


本文编号:3007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07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