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当代生态文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14:38
  我国当代生态文学中关于人地关系的表述,形成了一个共同话题:荒野保护。在注重文本与环境互文指涉的生态批评范式下,以荒野为研究角度和切入点的尝试不仅仅发掘文学创作体现的审美思想,更重要的是阐发其中的生态意义。荒野自我更新的能力和过程受到了人类的影响和控制,要建立健康土地的范本,有必要从生态文学寻找具有普适性的现实关联,进而在重审人地关系的过程中实现荒野的保育。本文以经典作家作品为例,重点研究不同荒野样态所承载的特定生态主题。首先,文章梳理了荒野、自然、环境概念释义和荒野与人类的紧密联系完成对“荒野”的基本认知,以及明确“人”与“地”的所指和科学人地关系论的相关认识,并通过概括生态文学中正反面书写的荒野类型,简述荒野描写体现的四种重要生态审美思想;其次,依据人作为土地的访客、仇敌和友人三种关系的逻辑,选取荒野描写特征显著的文本合理阐释三种关系对应的营造归属感、突出破坏毁灭和反映城市景观美学三个方面;最后,在结语部分概括本论文的基本观点,即通过发现作家对荒野的不同描述,让大家对人地关系的演进有了重新认识,并在总结全文的同时提出本论文不足之处。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生态文学中不同内涵的荒野发现
    第一节 关于“荒野”的基本认识
        一、荒野、自然、环境概念释义
        二、荒野与人类的紧密联系
    第二节 人地关系的相关认识
        一、对人地关系中“人”与“地”的理解
        二、科学的人地关系论——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
    第三节 生态文学中荒野描写的基本情况
        一、荒野书写类型——映射人地关系的自然基础
        二、荒野审美观照——设想人地关系的美育核心
第二章 营造归属感的荒野描写:人是土地的访客
    第一节 《一个人的村庄》:荒凉笼罩的背景
        一、打开村庄生态的知觉视域
            (一)旷敞又紧闭的大门
            (二)退守主义式的倾听
        二、自然意义上的阴阳空间转换
            (一)以死亡空间反观生命空间
            (二)自然节律的时空坐标
    第二节 《融入野地》:聆听自然的例证
        一、敬重大地的哲人
            (一)“地母”情结的构想
            (二)泥土给予的自然皈依
        二、自然情绪的传达者
            (一)出发感与归来感
            (二)远处的绿色边墙
    第三节 《遥远的向日葵地》:沉重美丽的怜惜
        一、无人的风景
            (一)育养生命的留存地
            (二)境域阔大的荒野生灵
        二、开放的土地生态单元
            (一)万物一体的奥秘
            (二)休养生息的密码
第三章 突出破坏毁灭的荒野描写:人是土地的仇敌
    第一节 《复眼人》:岛屿之上的议题
        一、美丽与恐怖的自然
            (一)边缘的岛屿
            (二)废弃的生命
        二、后人类生态想象中的荒野
            (一)黑暗生态下的全球异常
            (二)虚拟场所猜想的再野生化
    第二节 《猎原》:生存方式的展现
        一、极端代价的启示录
            (一)地理性要素表达的地域脆弱
            (二)生存险境下无效的自然契约
        二、修复自然的良方
            (一)观照视域所及的众多生命
            (二)生态同情提倡的关爱精神
    第三节 《银狐》:命运前景的箴言
        一、抛荒与新荒下的沙漠
            (一)生命之网的别样探寻
            (二)弥补和屠戮的冲突
        二、大漠深处的归途
            (一)人与兽的生命实相
            (二)善待生命的自然感性
第四章 反映城市景观美学的荒野描写:人是土地的友人
    第一节 《荒野有歌》:写给自然的情书
        一、描述自然的大师
            (一)蛮荒之地的别样生机
            (二)野性释放的生命力
        二、回到足下的土地
            (一)拉近动植物的再现距离
            (二)生物环链上的相生相克
    第二节 《四分之三的香港》:城市绿叶的启发
        一、超越绿意的风景
            (一)湿地保育的典范
            (二)风水林的南方生态美学
        二、都会新情境的体验
            (一)缓冲繁华竞速的郊野
            (二)穿林越涧望翠微
    第三节 《台湾草木记》:络草经纶的图鉴
        一、自然生活者的探索
            (一)自然生命的互动情质
            (二)遁隐市尘的自然基地
        二、深根贴地的说文解草
            (一)水岸滩头的自然资料
            (二)以草木为知己的情感联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自然”概念的源流和特性考论[J]. 王中江.  学术月刊. 2018(09)
[2]从生态批评视阈看现代乡土小说的生态性[J]. 农为平.  名作欣赏. 2017(34)
[3]论国家公园的“荒野”精神理据[J]. 叶海涛.  江海学刊. 2017(06)
[4]来自旷野的呼声——浅析雪漠小说的生态关注[J]. 贾玲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5]剩余的抒情——刘亮程论[J]. 刘大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2)
[6]吴明益《复眼人》的后人类生态想象[J]. 黄逸民.  鄱阳湖学刊. 2015(01)
[7]论西部作家的荒原叙事[J]. 王贵禄.  小说评论. 2014(01)
[8]荒野的恐惧与忧伤的漂泊——对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非诗意的解读[J]. 汪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9]我不慌不忙地叙述着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与刘亮程对话[J]. 姜广平.  文学教育(中). 2011(03)
[10]20世纪西方环境哲学关于荒野概念研究的进展[J]. 刘丹阳,叶平.  哲学动态. 2010(11)

博士论文
[1]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 隋丽.辽宁大学 2008
[2]农村·乡土·家园·荒野[D]. 叶君.华中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大地寻梦:从芦青河走向高原[D]. 赵晓迪.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乡村荒野与死亡书写[D]. 李云秀.黑龙江大学 2016
[3]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的新世纪生态小说研究[D]. 黄海浪.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论刘恒小说的荒野景观[D]. 郎春艳.黑龙江大学 2010
[5]生态文学的新世纪[D]. 张贺楠.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绿色荒野的生命体悟[D]. 张群芳.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1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11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a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