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语境下视觉化思维对社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0 06:04
当下,人们生活在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网络而生活。依附网络,人们发布和接收信息的手段在这个时代不断的更新,每一次的变革都会带给文化一定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逐渐的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是由技术引起的,并且技术的更新也因人的需求而变更。首先,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媒介不断更替,这是以新型的科技为支撑的更新,科技进步改变了传媒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新的传播手段能不断提高传播效率,高效的信息传递正是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变快的体现。可以看到人们已经无法离开网络而生活,人们的信息需求在这个时代变得异常强烈,且表达欲在这个时代也变得不同于以往。在传统传媒的时代,人们接收信息处于被动的阶段,网络传媒的强势姿态让每个人都能主动且积极地汲取信息。由于网络世界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人们因此可以看到很多与现实有关的事物,也因此催生了强大的互联网社交产业的诞生。网络上的吸收信息与表达信息,使信息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因此人们的关系网状化,人们的网络社交需求因科技而成为现实,网络传媒技术的更替也因人们的需求不断更新,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其次,图像在信息传播上的优...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媒体技术革新引起社交新需求
2.1 全民表达的必然趋势
2.1.1 技术的发展促进新社交场所的形成
2.1.2 艺术的融入促进表达的生动与深化
2.2 社交需求的实时性
2.2.1 科技带来交互体验
2.2.2 平台促进快速表达
3 图文互补提升社交效率
3.1 图文嵌套带来快速表意
3.1.1 单向传播时代图像具有群体识别作用
3.1.2 网络媒体让图像具有双向交流功能
3.1.3 图文循环结合带来文化发展新方向
3.2 图像思维促进有效沟通
3.2.1 图像思维比文字更主动表达意图
3.2.2 图像感性属性打破沟通障碍
3.2.3 图像消解表达的权威性促进持续沟通
4 图像社交促进平台创新
4.1 网络媒体叙事图像化
4.1.1 网络社交平台特点
4.1.2 网络媒体叙事特点
4.2 沟通需求促进平台创新
4.2.1 图像激发的欲望
4.2.2 虚拟带来的真实
5 网络社交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发展
5.1 宏观层面的社交网络经济
5.2 微观层面释放人的自由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APP虚拟社区短视频内容传播研究——以“懂球帝”为例[J]. 沈晓希.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9)
[2]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及模式分析[J]. 王思琦. 传播力研究. 2018(08)
[3]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媒体产业研究[J]. 陈怡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4)
[4]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新媒体资源整合及整体营销策略探析[J]. 孔克. 新媒体研究. 2016(16)
[5]新媒体形态下商业模式的创新——以“网红经济”的兴起为例[J]. 余露莹. 新媒体研究. 2016(15)
[6]意指断裂与表征错位——论新媒体时代的图像表意问题[J]. 鲍远福.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03)
[7]基于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 李红红. 青年文学家. 2015(11)
[8]物象化—影像化—数字化:论新媒体艺术创作语言的革新[J]. 刘世文. 艺术探索. 2011(05)
[9]新媒体发展对经济生活模式的影响——以淘宝网为例[J]. 刘晓萍. 今传媒. 2011(08)
[10]“读图时代”,图是一把双刃剑[J]. 潘存爱. 新闻世界. 2010(S1)
硕士论文
[1]媒介技术的变迁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D]. 吴俊辉.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D]. 周汝豪.淮北师范大学 2011
[3]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传播活动的影响分析[D]. 曹艺潇.武汉科技大学 2006
[4]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 向玲玲.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0549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媒体技术革新引起社交新需求
2.1 全民表达的必然趋势
2.1.1 技术的发展促进新社交场所的形成
2.1.2 艺术的融入促进表达的生动与深化
2.2 社交需求的实时性
2.2.1 科技带来交互体验
2.2.2 平台促进快速表达
3 图文互补提升社交效率
3.1 图文嵌套带来快速表意
3.1.1 单向传播时代图像具有群体识别作用
3.1.2 网络媒体让图像具有双向交流功能
3.1.3 图文循环结合带来文化发展新方向
3.2 图像思维促进有效沟通
3.2.1 图像思维比文字更主动表达意图
3.2.2 图像感性属性打破沟通障碍
3.2.3 图像消解表达的权威性促进持续沟通
4 图像社交促进平台创新
4.1 网络媒体叙事图像化
4.1.1 网络社交平台特点
4.1.2 网络媒体叙事特点
4.2 沟通需求促进平台创新
4.2.1 图像激发的欲望
4.2.2 虚拟带来的真实
5 网络社交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发展
5.1 宏观层面的社交网络经济
5.2 微观层面释放人的自由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APP虚拟社区短视频内容传播研究——以“懂球帝”为例[J]. 沈晓希.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9)
[2]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及模式分析[J]. 王思琦. 传播力研究. 2018(08)
[3]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媒体产业研究[J]. 陈怡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4)
[4]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新媒体资源整合及整体营销策略探析[J]. 孔克. 新媒体研究. 2016(16)
[5]新媒体形态下商业模式的创新——以“网红经济”的兴起为例[J]. 余露莹. 新媒体研究. 2016(15)
[6]意指断裂与表征错位——论新媒体时代的图像表意问题[J]. 鲍远福.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03)
[7]基于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 李红红. 青年文学家. 2015(11)
[8]物象化—影像化—数字化:论新媒体艺术创作语言的革新[J]. 刘世文. 艺术探索. 2011(05)
[9]新媒体发展对经济生活模式的影响——以淘宝网为例[J]. 刘晓萍. 今传媒. 2011(08)
[10]“读图时代”,图是一把双刃剑[J]. 潘存爱. 新闻世界. 2010(S1)
硕士论文
[1]媒介技术的变迁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D]. 吴俊辉.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D]. 周汝豪.淮北师范大学 2011
[3]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传播活动的影响分析[D]. 曹艺潇.武汉科技大学 2006
[4]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 向玲玲.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0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9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