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的意图化存在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1-04-21 04:45
文艺批评把解决具体作品以及围绕其上的各种意义问题当作义务,批评的最终实现则回到最初对解释的需要。它不是一种基于对象实体的事实陈述,而体现为关于文艺诸方面事实的价值重构,其中保持并展开批评主体与对象间具有张力的情境性关系建构。回到批评对象的存在之场,呈现批评主体的在场性身份,是情境性关系建构的本质性原则。这一建构的敞开性,不仅带来批评活动中主体经验的两重性,也因其在时空结构上的变异特质,带来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文艺批评的现实变异。
【文章来源】:文艺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本文编号:3151084
【文章来源】:文艺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本文编号:3151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5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