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05:37
相对于时间维度的诗学研究来说,空间诗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后起勃发之势,“空间诗学”已然成为学术界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法国学者加斯东·巴什拉较早提出了“空间诗学”这一概念,弥补了空间在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是促进了空间问题在知识权力关系、社会生产意义与文化研究中的探索与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以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这部著作为出发点,向前挖掘巴什拉诗学空间转向产生的理论奠基,向后梳理巴什拉对空间诗学问题的启发与演变,中间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就是研究巴什拉“空间诗学”的思想体系,以其著作为基础文本作详细解读,将其中所承载的空间诗学思想一一展现。第一部分挖掘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产生的理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有两方面,一是在西方空间理论悄然起步的背景下,哲学与社会科学中空间思想出现,引起文学领域对空间的研究兴趣;二是巴什拉在前期科学认识论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酝酿着诗学研究中的空间转向,并且现象学的出现为巴什拉研究空间诗学提供了方法论工具。第二部分分析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这部著作中提到的幸福空间形象,其中家宅、鸟巢与贝壳的意象是人类身躯与灵魂的庇护所;抽屉、箱子和柜子是隐秘与...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诞生的理论奠基
第一节 西方空间思想的浸润
一、哲学与社会学中的空间思想
二、文学领域的空间观
第二节 从科学认识论到诗学哲学——巴什拉的思想转变
一、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奠基
二、现象学视域下的诗学哲学转向
三、空间诗学思想的最终形成
第二章 巴什拉“空间诗学”思想体系解读
第一节 空间意象的诗学想象
一、身躯与灵魂的庇护——家宅、鸟巢与贝壳
二、隐秘与回忆的内心空间——抽屉、箱子和柜子
三、孤独的避难所——角落
第二节 超越大小矛盾的“缩影”与“广阔性”
一、缩影化的想象力
二、大小的颠倒与价值的丰富
三、体验广阔的途径——创造微缩世界
第三节 存在“圆”的原初性及其内外位置的辩证法
一、“存在是圆的”
二、空间外与内的辩证法
第四节 想象力与梦想的接续发展——《梦想的诗学》
一、想象与梦想的本体存在性
二、诗歌意象引发梦想意识的萌芽
三、诗歌意象与梦想的目的地是幸福
第三章 巴什拉影响下“空间诗学”的多维发展
第一节 日常生活空间诗学的开启者——列斐伏尔
一、想象空间的“透明幻想”理论
二、由日常生活批判思考空间问题
三、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空间
第二节 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空间诗学——福柯
一、历史“间断性”与巴什拉认识论的断裂
二、知识与权力在空间中的运作
三、多元性的异质空间
第三节 “第三空间”的承接发展——爱德华·W·苏贾
一、对巴什拉与列斐伏尔空间思想的继承
二、超越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认识论的“第三空间”
第四节 对时间与空间的压缩重铸——大卫·哈维
一、资本主义生产与积累模式的转变
二、“时空压缩”的新型体验形式
余论:巴什拉“空间诗学”的理论意义与反思
一、“空间诗学”的历史意义
二、“空间诗学”对当代空间批评的影响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空间的诗学》中的家宅形象与想象力运作机制[J]. 王雨馨. 宜宾学院学报. 2019(03)
[2]诗意地栖居——从空间诗学角度解读格拉克的《林中阳台》[J]. 盛丽,曾彩虹.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2019(01)
[3]地理空间转向与地理空间批评的谱系——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校正兼与陆扬先生商榷(上)[J]. 曾仲权.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8(02)
[4]从“死亡空间”到“文学空间”——论布朗肖的中性思想[J]. 邓冰艳. 外国文学. 2018(05)
[5]本质孤独与文学存在——布朗肖《文学空间》中的文学本体论[J]. 吴博,张新木.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4)
[6]加斯东·巴什拉诗学的空间理论解读——以“家宅”为例[J]. 席铭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7]浅析布朗肖的文学思想[J]. 邓冰艳.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2018(01)
[8]《苔丝》中的空间诗学[J]. 蒋贤萍.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8)
[9]布朗肖和巴特论作者之死[J]. 邓刚.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4)
[10]空间批评的谱系[J]. 陆扬. 文艺争鸣. 2016(05)
硕士论文
[1]莫里斯·布朗肖死亡美学思想研究[D]. 宋廷辉.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布朗肖文学思想研究[D]. 杜易.辽宁大学 2018
[3]《空间的诗学》与绘画作品中的家宅[D]. 陈志一.中国美术学院 2017
[4]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诗学思想[D]. 郭英丽.兰州大学 2016
[5]在空间诗学视野下的帕慕克小说[D]. 赵新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空间与诗:对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形象问题的分析与述评[D]. 谭宇静.浙江大学 2012
[7]论布朗肖《文学空间》中的写作思想[D]. 王丽芳.西南大学 2011
[8]空间诗学[D]. 杨有庆.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1163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诞生的理论奠基
第一节 西方空间思想的浸润
一、哲学与社会学中的空间思想
二、文学领域的空间观
第二节 从科学认识论到诗学哲学——巴什拉的思想转变
一、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奠基
二、现象学视域下的诗学哲学转向
三、空间诗学思想的最终形成
第二章 巴什拉“空间诗学”思想体系解读
第一节 空间意象的诗学想象
一、身躯与灵魂的庇护——家宅、鸟巢与贝壳
二、隐秘与回忆的内心空间——抽屉、箱子和柜子
三、孤独的避难所——角落
第二节 超越大小矛盾的“缩影”与“广阔性”
一、缩影化的想象力
二、大小的颠倒与价值的丰富
三、体验广阔的途径——创造微缩世界
第三节 存在“圆”的原初性及其内外位置的辩证法
一、“存在是圆的”
二、空间外与内的辩证法
第四节 想象力与梦想的接续发展——《梦想的诗学》
一、想象与梦想的本体存在性
二、诗歌意象引发梦想意识的萌芽
三、诗歌意象与梦想的目的地是幸福
第三章 巴什拉影响下“空间诗学”的多维发展
第一节 日常生活空间诗学的开启者——列斐伏尔
一、想象空间的“透明幻想”理论
二、由日常生活批判思考空间问题
三、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空间
第二节 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空间诗学——福柯
一、历史“间断性”与巴什拉认识论的断裂
二、知识与权力在空间中的运作
三、多元性的异质空间
第三节 “第三空间”的承接发展——爱德华·W·苏贾
一、对巴什拉与列斐伏尔空间思想的继承
二、超越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认识论的“第三空间”
第四节 对时间与空间的压缩重铸——大卫·哈维
一、资本主义生产与积累模式的转变
二、“时空压缩”的新型体验形式
余论:巴什拉“空间诗学”的理论意义与反思
一、“空间诗学”的历史意义
二、“空间诗学”对当代空间批评的影响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空间的诗学》中的家宅形象与想象力运作机制[J]. 王雨馨. 宜宾学院学报. 2019(03)
[2]诗意地栖居——从空间诗学角度解读格拉克的《林中阳台》[J]. 盛丽,曾彩虹.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2019(01)
[3]地理空间转向与地理空间批评的谱系——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校正兼与陆扬先生商榷(上)[J]. 曾仲权.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8(02)
[4]从“死亡空间”到“文学空间”——论布朗肖的中性思想[J]. 邓冰艳. 外国文学. 2018(05)
[5]本质孤独与文学存在——布朗肖《文学空间》中的文学本体论[J]. 吴博,张新木.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4)
[6]加斯东·巴什拉诗学的空间理论解读——以“家宅”为例[J]. 席铭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7]浅析布朗肖的文学思想[J]. 邓冰艳.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2018(01)
[8]《苔丝》中的空间诗学[J]. 蒋贤萍. 社会科学论坛. 2017(08)
[9]布朗肖和巴特论作者之死[J]. 邓刚.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4)
[10]空间批评的谱系[J]. 陆扬. 文艺争鸣. 2016(05)
硕士论文
[1]莫里斯·布朗肖死亡美学思想研究[D]. 宋廷辉.广西师范大学 2018
[2]布朗肖文学思想研究[D]. 杜易.辽宁大学 2018
[3]《空间的诗学》与绘画作品中的家宅[D]. 陈志一.中国美术学院 2017
[4]巴什拉的物质想象诗学思想[D]. 郭英丽.兰州大学 2016
[5]在空间诗学视野下的帕慕克小说[D]. 赵新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空间与诗:对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形象问题的分析与述评[D]. 谭宇静.浙江大学 2012
[7]论布朗肖《文学空间》中的写作思想[D]. 王丽芳.西南大学 2011
[8]空间诗学[D]. 杨有庆.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1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5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