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力

发布时间:2021-05-24 11:47
  生产性文学传播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文学传播领域的一种理论范式,该范式促进了文学传播中传播过程、媒介环境、生产方式等各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崭新格局的形成。由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数字媒介的三次范式转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性传播各影响因素间所构成"力场"的动态关系,其作为新兴生产力的一种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也改变了文学传播在社会总体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文本旨在通过对生产性文学传播范式变迁过程中引发的"传播力场"动态生成与重构问题进行探讨,确立生产性文学传播理论范畴,厘清其间各要素的关系,阐述当代媒介环境中文学传播的生产性内蕴。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生产性文学传播“力场”的构成要素与动态机制
二、文学传播范式的转型及其“生产性”增殖
    (一)印刷媒介
    (二)电子媒介
    (三)数字媒介
三、“新媒介文学”的生产性递嬗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阎嘉.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2)
[2]生产性文学批评论纲[J]. 姚文放.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3]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J]. 甘锋,李坤.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4]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理论视域与当代意义[J]. 谭好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5]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拓展[J]. 胡亚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6]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实价值与当代艺术生产[J]. 季水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02)
[7]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 J·希利斯·米勒,国荣.  文学评论. 2001(01)



本文编号:3204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04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