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3 20:11
  周作人与李光洙作为中韩两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生活在几乎相同的时代,有很多相同相似的经历。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相似的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历程。另外,在东亚内部,中韩两国同时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又遭受日本侵略,韩国还被日本强行吞并。在这样的东亚国际环境中,尽管周作人、李光洙所属国家不同,然而两人的文化心理却有许多相同感受,在个人经历和文学思想上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将两位文学家的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即可以从中看出两位文学家成长的国情背景,也可以比较出两位文学家文学思想上的相同与不同,探讨他们文学思想的价值维度。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比较周作人与李光洙独特的人生经历,找到两人文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他们共同经历了传统社会的巨变,在西力东渐的时代背景,使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影响了他们文学道路的选择。周作人自小饱读中国传统诗书,受到了良好的中国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他在江南水师学堂里还受到新式教育,接触过西方文学。其后又曾东渡日本留学,接触了大量日本文学以及西方文学,颇有心得收获。归国后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因其提倡“人...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现状
        1.2.2 李光洙文学思想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2章 人生经历与文学道路
    2.1 不同国情背景与人生经历
        2.1.1 早年经历与文学萌芽
        2.1.2 留学经历与文学创作
    2.2 文学思想的取向与转折
        2.2.1 时代弄潮儿与落伍者
        2.2.2 命运安排与文学转折
    2.3 文学人生的非凡经历
        2.3.1 相似的文学人生
        2.3.2 相异的文学人生
第3章 人的文学与情的文学
    3.1 人道与启蒙的文学思想
        3.1.1 “人的文学”思想
        3.1.2 “情的文学”思想
        3.1.3 “人”与“情”文学的融通
    3.2 理想主义文学与新文明的憧憬
        3.2.1 理想主义文学的传播与介绍
        3.2.2 构建“人的生活”的理想文学
        3.2.3 向往“新文明生活”的文学表现
    3.3 人的文学与情的文学的异同与呼应
        3.3.1 东亚新文学上的互补互衬
        3.3.2 新文明理想的相同相异
第4章 博爱的文学与人道的文学
    4.1 “博爱”精神与人道思想的体认
        4.1.1 基督教的认识路径及体认
        4.1.2 寻找“自己信仰”的文学追求
    4.2 “博爱”精神与人道思想的文学表现
        4.2.1 文学与宗教的关联
        4.2.2 《圣经》文学的借鉴
    4.3 博爱与人道文学的相似与异同
        4.3.1 博爱与人道文学的相同相似
        4.3.2 博爱与人道文学的相背相异
第5章 个人文学与民族文学
    5.1 个人与民族相纠葛的文学
        5.1.1 “为个人”与“为民族”的文学
        5.1.2 “个人”与“民族”的文学表现
    5.2 “宽容”与“平常”的文学
        5.2.1 “个人自由”与“民族改造”
        5.2.2 超然性与平常性的文学表现
    5.3 文学个人取向与民族取向的对比
        5.3.1 个人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相生相克
        5.3.2 宽容文学与平常文学的相反相成
第6章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的价值维度
    6.1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的时代维度
        6.1.1 时代催生新文学命题
        6.1.2 时代塑造新文学先驱
    6.2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思想的社会维度
        6.2.1 文学反映社会风貌
        6.2.2 文学担当社会启蒙功能
    6.3 周作人与李光洙文学的内在价值维度
        6.3.1 新文体与国语表达的民族式样
        6.3.2 文学艺术表现的融合性与独特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作人的文学史观与夏目漱石文艺理论[J]. 王志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7)
[2]多義動詞「カケル」の学習についての一考察——話し言葉における日本語母語話者の使用実態を踏まえて[J]. 鷲見幸美.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5(02)
[3]有“情”的文学:周作人与抒情传统[J]. 徐从辉.  文艺争鸣. 2015(03)
[4]李光洙小说《无情》中女性人物的分析[J]. 张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11)
[5]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李光洙的《无情》比较研究[J]. 李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11)
[6]韩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李光洙文学思想探微[J]. 王金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7]李光洙长篇小说《无情》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 王金霞.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12)
[8]论李光洙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J]. 卢琰,马金科.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9]作为文化选择与立场表达的西学中译——温彻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中译本解析[J]. 马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10]浅谈李光洙的女性意识[J]. 张雪花.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2(10)

博士论文
[1]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 赖博熙.辽宁大学 2012
[2]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 贺殿广.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鲁迅与李光洙文学观比较[D]. 李明信.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 金芳实.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11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11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