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中国艺术家角色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1-06-15 09:52
在资本的介入下,当今中国部分艺术家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无底线地迎合市场的需求,创作出平庸,甚至低俗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给我们精神文化方面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些艺术家有感于这些不良艺术作品的影响,想要通过一些方式来警醒大众,从而引导人们抵制这类平庸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和关注对人类精神进行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但是,如果这些艺术家仅仅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于大众的警醒,那么,这种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无法将艺术家自身的观点很好地传递给大众,从而引发大家对于平庸艺术的思考。于是,这些艺术家转化身份,成为知识人,用比艺术作品更直接的方式,即在公开场合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平庸、低俗艺术泛滥境况的批评,并意图引起大众的反思。那么,他们进行角色转化的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大多数学者没有对此现象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从外部动因来说,这种文化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现代社会的出现,世俗化、“祛魅”的特点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而这一去神圣化的特征为平等、开放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现代社会形成了介于国家和个人之...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选题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第一章 当今艺术境况与艺术家角色转换现象
第一节 资本介入下的当今艺术境况
第二节 艺术家的困惑:立法还是阐释
第三节 艺术家的角色转化:从艺术家到知识人
第二章 “角色转换”现象的外部动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环境与特征
第二节 自我意识觉醒与知识人
第三节 艺术的终极关怀本质与艺术家表达的贫乏
第三章 “角色转换”现象的内部动因
第一节 出世态度与入世态度
第二节 当代艺术家的入世表现
第三节 文化反思意识与社会使命自觉
第四章 “角色转换”现象的艺术自身动因
第一节 艺术与生活的互渗
第二节 从艺术精神到人文精神
第三节 对“角色转化”现象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之近,艺术之远——由梁半的《朋友圈激流》说开去[J]. 黄群超. 艺术学界. 2018(02)
[2]“凯镇九人”事件五十年[J]. 宋念申. 读书. 2018(10)
[3]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J]. 周计武. 文艺研究. 2016(11)
[4]没有线条的历史——对中国当代艺术史叙事的思考[J]. 高名潞. 文艺研究. 2011(07)
[5]“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 许纪霖. 近代史研究. 2010(03)
[6]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J]. 凌继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7]知识分子之自觉[J]. 郑也夫. 书摘. 2007(09)
[8]“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 周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9]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J]. 刘悦笛,许中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艺术的精神价值之维[J]. 王岳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3)
本文编号:3230836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选题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第一章 当今艺术境况与艺术家角色转换现象
第一节 资本介入下的当今艺术境况
第二节 艺术家的困惑:立法还是阐释
第三节 艺术家的角色转化:从艺术家到知识人
第二章 “角色转换”现象的外部动因
第一节 现代社会环境与特征
第二节 自我意识觉醒与知识人
第三节 艺术的终极关怀本质与艺术家表达的贫乏
第三章 “角色转换”现象的内部动因
第一节 出世态度与入世态度
第二节 当代艺术家的入世表现
第三节 文化反思意识与社会使命自觉
第四章 “角色转换”现象的艺术自身动因
第一节 艺术与生活的互渗
第二节 从艺术精神到人文精神
第三节 对“角色转化”现象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之近,艺术之远——由梁半的《朋友圈激流》说开去[J]. 黄群超. 艺术学界. 2018(02)
[2]“凯镇九人”事件五十年[J]. 宋念申. 读书. 2018(10)
[3]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J]. 周计武. 文艺研究. 2016(11)
[4]没有线条的历史——对中国当代艺术史叙事的思考[J]. 高名潞. 文艺研究. 2011(07)
[5]“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 许纪霖. 近代史研究. 2010(03)
[6]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J]. 凌继尧.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7]知识分子之自觉[J]. 郑也夫. 书摘. 2007(09)
[8]“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 周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9]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J]. 刘悦笛,许中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艺术的精神价值之维[J]. 王岳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3)
本文编号:3230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3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