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故事跨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10:13
吕洞宾是八仙群体中最广为人知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吕洞宾故事也随之起伏,随着道教的兴盛而被广为传颂,其和钟离权被道教奉为全真祖师,在民间影响愈大。细看吕洞宾的故事,我们能够发现以吕洞宾组成的八仙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经久不衰的原因,不仅是其人物形象本身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更是因为其能随时代变化而适应统治者的心理和百姓的需求。吕洞宾故事经历各种演变,其故事内容逐渐丰富,形成吕洞宾个人神仙符号和以吕洞宾为代表的八仙文化自身影响力。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唐宋时期吕洞宾故事的起源和演变。唐宋时期的作品中是对吕洞宾事迹的简单介绍,得出吕洞宾为唐末人,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从小说、诗词和绘画中梳理吕洞宾系列故事,可以看出吕洞宾在此时的流传主要受社会道教发展以及百姓寻求精神寄托的影响。第二章主要研究元杂剧中吕洞宾故事及其戏剧特色。从元代吕洞宾杂剧的故事类型和内容,可知吕洞宾主要是文人和神仙两种形象,这种转变受到道教的推崇和文人心态影响;并从空间叙事角度分析吕洞宾故事的叙事艺术和情节结构。第三章主要研究明清戏曲、小说中的吕洞宾故事演变。明清杂剧和传奇的继承和超越主要体现在度脱剧...
【文章来源】: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吕洞宾故事在唐宋时期的起源和演变
第一节 唐宋时期吕洞宾故事的流传和发展
一、吕洞宾生平籍贯
二、唐宋时期小说中的吕洞宾故事
第二节 吕洞宾故事流传原因及特点
一、社会背景及成因
二、流传特点
第三节 唐宋小说之外的拓展
第二章 元杂剧中吕洞宾故事及其戏剧特色
第一节 元代吕洞宾杂剧存佚目录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吕洞宾故事
一、吕洞宾故事类型、内容
二、形象塑造
三、转变原因
第三节 吕洞宾题材杂剧的叙事艺术
一、舞台的时空艺术
二、情节结构特征
第四节 黄粱梦杂剧的个案分析
一、黄粱梦传说中吕洞宾故事的演变
二、黄粱梦意象的深化
第三章 明清戏曲、小说中吕洞宾故事的演变
第一节 明清杂剧传奇中的吕洞宾故事
一、明清杂剧传奇中吕洞宾故事类型
二、明清杂剧和传奇对元杂剧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小说中的吕洞宾故事演变
一、吕洞宾系列小说
二、与元代形象之不同
第三节 吕洞宾宝器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一、吕洞宾与八仙宝器的神仙符号
二、宝物的功能化意象
第四章 吕洞宾故事的现代改编
第一节 电视剧《东游记》对小说《东游记》的重写
一、情节的改编与沿袭
二、人物的变化与丰富
第二节 吕洞宾故事的现代传播
一、民间信仰的延续
二、吕洞宾故事的文化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以后西王母信仰的道教化演变[J]. 汪小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哪吒传说的符号意涵与伦理隐喻——中国传统孝道的背叛与突围[J]. 张耀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论民间信仰的伦理价值[J]. 卜俊兰,赵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剑的“在场”与“缺席” 宋代文本与画像中的吕洞宾形象研究[J]. 干乾艺. 中国道教. 2018(06)
[5]仙话小说《吕祖全传》中黄粱梦故事演变考[J]. 张舰戈.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05)
[6]“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传说、信仰与岳阳楼文化[J].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列子》与黄粱梦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J]. 郑艳玲.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1)
[8]神仙道化剧和八仙的形成[J]. 郭延龄. 榆林学院学报. 2017(01)
[9]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J]. 陈一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J]. 曾大兴. 人文杂志. 2016(05)
博士论文
[1]民间宝卷与中国古代小说[D]. 张灵.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明代“神仙剧”研究[D]. 沈敏.武汉大学 2005
[3]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 李艳.四川大学 2004
[4]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D]. 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1
硕士论文
[1]《六十种曲》风情剧时空艺术研究[D]. 贺倩.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人神关系的表演[D]. 曾璐雅.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通俗的浪漫主义[D]. 孙大江.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钟吕丹鼎道”思想研究[D]. 李娜.中央民族大学 2017
[5]明清时期民间美术中的八仙图像艺术研究与创新实践[D]. 李玥.四川师范大学 2016
[6]八仙戏舞台形式研究[D]. 魏祥平.广州大学 2016
[7]永乐宫纯阳殿吕洞宾画传研究[D]. 刘骎.中国美术学院 2016
[8]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D]. 刘友.湖南师范大学 2016
[9]《韩湘子全传》研究[D]. 程诚.南京师范大学 2016
[10]何仙姑女性神仙符号的审美解读[D]. 杨文洪.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30866
【文章来源】: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吕洞宾故事在唐宋时期的起源和演变
第一节 唐宋时期吕洞宾故事的流传和发展
一、吕洞宾生平籍贯
二、唐宋时期小说中的吕洞宾故事
第二节 吕洞宾故事流传原因及特点
一、社会背景及成因
二、流传特点
第三节 唐宋小说之外的拓展
第二章 元杂剧中吕洞宾故事及其戏剧特色
第一节 元代吕洞宾杂剧存佚目录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吕洞宾故事
一、吕洞宾故事类型、内容
二、形象塑造
三、转变原因
第三节 吕洞宾题材杂剧的叙事艺术
一、舞台的时空艺术
二、情节结构特征
第四节 黄粱梦杂剧的个案分析
一、黄粱梦传说中吕洞宾故事的演变
二、黄粱梦意象的深化
第三章 明清戏曲、小说中吕洞宾故事的演变
第一节 明清杂剧传奇中的吕洞宾故事
一、明清杂剧传奇中吕洞宾故事类型
二、明清杂剧和传奇对元杂剧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小说中的吕洞宾故事演变
一、吕洞宾系列小说
二、与元代形象之不同
第三节 吕洞宾宝器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一、吕洞宾与八仙宝器的神仙符号
二、宝物的功能化意象
第四章 吕洞宾故事的现代改编
第一节 电视剧《东游记》对小说《东游记》的重写
一、情节的改编与沿袭
二、人物的变化与丰富
第二节 吕洞宾故事的现代传播
一、民间信仰的延续
二、吕洞宾故事的文化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以后西王母信仰的道教化演变[J]. 汪小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2]哪吒传说的符号意涵与伦理隐喻——中国传统孝道的背叛与突围[J]. 张耀天.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论民间信仰的伦理价值[J]. 卜俊兰,赵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剑的“在场”与“缺席” 宋代文本与画像中的吕洞宾形象研究[J]. 干乾艺. 中国道教. 2018(06)
[5]仙话小说《吕祖全传》中黄粱梦故事演变考[J]. 张舰戈.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05)
[6]“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传说、信仰与岳阳楼文化[J].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列子》与黄粱梦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J]. 郑艳玲.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1)
[8]神仙道化剧和八仙的形成[J]. 郭延龄. 榆林学院学报. 2017(01)
[9]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J]. 陈一军.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J]. 曾大兴. 人文杂志. 2016(05)
博士论文
[1]民间宝卷与中国古代小说[D]. 张灵.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明代“神仙剧”研究[D]. 沈敏.武汉大学 2005
[3]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 李艳.四川大学 2004
[4]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D]. 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1
硕士论文
[1]《六十种曲》风情剧时空艺术研究[D]. 贺倩.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人神关系的表演[D]. 曾璐雅.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通俗的浪漫主义[D]. 孙大江.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钟吕丹鼎道”思想研究[D]. 李娜.中央民族大学 2017
[5]明清时期民间美术中的八仙图像艺术研究与创新实践[D]. 李玥.四川师范大学 2016
[6]八仙戏舞台形式研究[D]. 魏祥平.广州大学 2016
[7]永乐宫纯阳殿吕洞宾画传研究[D]. 刘骎.中国美术学院 2016
[8]元代神仙道化剧研究[D]. 刘友.湖南师范大学 2016
[9]《韩湘子全传》研究[D]. 程诚.南京师范大学 2016
[10]何仙姑女性神仙符号的审美解读[D]. 杨文洪.四川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30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3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