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北新书局及其“文学丛书”研究(1925-1949)

发布时间:2021-06-21 20:13
  北新书局是1925年创办于北京的一家中小型民营书局,后迁移上海。在建国前的二十多年中,该社出版了许多新文学书籍,且主要以“文学丛书”形式存在。本论文以北新书局及其出版的“文学丛书”为核心,既聚焦于北新书局的编辑理念与经营特点,更聚焦于创作类“文学丛书”与新文学的传播、翻译类“文学丛书”与新文学的外国资源,以及对其他“文学丛书”的考述并总结其特点,并对北新书局出版转向的原因稍作分析。这几个方面基于北新书局“文学丛书”的主编与组织构成、周氏兄弟在编辑出版上对年轻作者的引领、鲁迅以及优秀译者对译介海外著作的贡献、北新书局对儿童文学和民间故事的重视及其面临的生存困境,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北新书局的创办者李小峰也是该社的主要编务负责人,他与后来加入的赵景深一起定下了“文艺加科学”的出版方针,尽管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家族式特点,但在业务上鲁迅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该社出版不少了质量上乘的“新文学”丛书。北新书局与周氏兄弟关系密切,尤其受鲁迅影响颇深,他们以“作者”与“编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了“新潮社文艺丛书”“乌合丛书”“苦雨斋小书”等丛书的出版中来。北新书局尊重名家的同时也重视对新人的发掘,...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北新书局概况及其编辑经营策略
    (一)北新书局发展历程
    (二)出版方针及经营特点
    (三)“文学丛书”出版情况
二、创作类“文学丛书”与新文学的出版与传播
    (一)周氏兄弟与“文学丛书”的出版与传播
    (二)新进作家作品与新文学的出版与传播
    (三)赵景深对新文学传播的贡献
三、翻译类“文学丛书”与中国新文学的外国资源
    (一)“未名丛刊”与鲁迅的翻译出版工作
    (二)“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与俄法文学的译介
    (三)“自修英文丛刊”等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
    (四)多产的译者:张友松与梁遇春
四、其他“文学丛书”考辑与研究
    (一)其他“文学丛书”考述
    (二)其他“文学丛书”的主要特点
    (三)北新书局新文学出版的转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北新书局“文学丛书”书目及版本整理(建国前)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迅与北新书局版税关系重探[J]. 张智勇.  鲁迅研究月刊. 2019(01)
[2]鲁迅与北新书局从亲密到交恶始末[J]. 吴中杰.  世纪. 2018(06)
[3]鲁迅存北新书局版税收据所见欠款事件[J]. 顾音海.  上海鲁迅研究. 2017(03)
[4]北新书局支付给鲁迅的版税[J]. 谢利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5]民国中小型出版机构书刊出版经验探微——北新书局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 韩元春.  出版广角. 2016(17)
[6]赵景深与北新书局[J]. 胡淑娟.  文艺评论. 2016(05)
[7]从“呐喊”到“彷徨”——鲁迅与新潮社关系考辨[J]. 罗伟.  滁州学院学报. 2015(06)
[8]民国时期北新书局通俗书刊出版转向研究[J]. 杨茜.  兰台世界. 2015(25)
[9]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上的“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J]. 高有鹏.  文化遗产. 2013(03)
[10]浅论周作人《秉烛谈》艺术特色——学者思维影响下的抄书体散文创作[J]. 石志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鲁迅:生存与“表意”策略[D]. 戈双剑.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D]. 陈树萍.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语丝社研究[D]. 陈怀琦.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资本运营与文化催化[D]. 李亚红.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2]北新书局研究[D]. 胡砚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3]中华书局文学书籍出版研究(1914-1949)[D]. 陶谷雨.浙江师范大学 2016
[4]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新诗[D]. 张兰.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1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41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